面對癌症診斷時,許多患者因心情緊張而無法完全理解醫師的建議,導致治療過程中產生疑慮。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其臉書專頁分享了三項重要準備工作,幫助癌友在治療前做出明智決定。
廖醫師分享了52歲林女士的案例,她原以為醫師未解釋化療原因,後來才發現是自己因緊張而遺忘了醫師的說明。這種「有聽沒有懂」的情況,凸顯了錄音的重要性。患者若能將診間對話完整記錄,回家後可反覆聆聽並與家人討論,避免因當下緊張而錯失關鍵資訊。不過,廖醫師提醒患者錄音前應先徵得醫師同意,以維持良好醫病關係。
另一案例是55歲王先生,他經歷三次化療後頭髮掉光、體重減輕10公斤,但腫瘤指數卻未見改善。經了解後發現,醫師可能因診間忙碌或認為患者難以理解而未詳細說明。在這種情況下,陪診者的角色至關重要,能夠冷靜記錄、協助提問,彌補患者因緊張而無法思考的缺口。廖醫師建議陪診者應具備整理重點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干擾。
第三項建議是準備問題清單。廖醫師建議患者就診前列出3至5個關鍵問題,如治療選項、副作用及健保給付等,並事先透過網路了解相關資訊,以便在診間能更精準地提問。
廖醫師強調,醫師簡化建議通常是出於善意,避免患者被過多資訊壓垮。然而,患者若能善用這三項工具—錄音、陪診者及問題清單,將能更主動參與治療決策,確保治療方案符合個人需求,而非被動接受醫囑。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