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與實習生藍立雅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民眾對美國的不信任感正在增加,這種「疑美論」若持續蔓延,可能損害美國在印太地區的戰略利益,並為中國創造推動統一的有利條件。
報告引用多項民調數據顯示台灣民眾對美國的信任度明顯下滑。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分析發現,2024年2月至4月期間,對美國持負面看法的台灣受訪者比例達40.5%,較去年7月的24.2%大幅上升。中研院歐美所今年3月的「美國肖像」民調也顯示,認為美國不值得信任的受訪者比例達59.6%,較前一年增加近10個百分點。更值得關注的是,兩項民調中均有超過40%的受訪者認為,若台海爆發衝突,美國不太可能或絕對不會介入。
葛來儀分析指出,川普政府對台灣徵收關稅的政策以及施壓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做法,是美國形象受損的主要原因。台灣民意基金會4月的調查顯示,高達81.9%的受訪者認為這些關稅不合理,86.4%認為將對台灣經濟造成嚴重或中等程度的影響。此外,多數台灣民眾認為台積電在美國生產先進晶片的決定削弱了保護台灣的「矽盾」效應。
研究警告,若台灣民眾對美國的不信任感持續惡化,可能為中國提供推進其統一戰略的機會,說服台灣民眾「依北京條件統一是最佳或唯一選擇」。這種情緒也可能促使中國採取更具風險的行動,如挑戰台灣海域管轄權、實施封鎖或奪取離島等。同時,美國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如澳洲、日本及菲律賓也密切關注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可靠性,若台灣民眾對美國失去信心,這些盟友可能也會開始質疑美國的安全承諾。
為改善這一局面,葛來儀建議美國政府應明確表示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批准並確保及時交付不對稱武器給台灣,為台灣總統過境提供便利,並持續派國會代表團訪台,重申美國對台灣民主、繁榮和安全的承諾。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