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黃暐迪/台北報導
新青安優惠房貸政策確實促進許多想買房自住的民眾進場,然而後續衍生出的問題也層出不窮。近日有民眾反映向銀行申辦新青安貸款,結果核貸成數不如預期,造成資金缺口有購屋違約的情況發生。
對此,財政部回應,銀行在預售屋交屋受理民眾申貸時,是以現場實勘、市場行情、屋況與區域行情等多項客觀因素,進行不動產鑑價,並排除未來價格上漲之預期,核予適當貸款條件,以確保貸款風險可控並符合主管機關規範;民眾購買預售屋價格僅為參考因素之一,並非核貸之依據。
然而打炒房政策一波波,有中、小型建商開始出現財務困難發出停工公告,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觀察指出,目前建築業正面臨資金斷鏈與銷售遲滯的雙重壓力,若政策持續高壓調控,遲不調整,勢必將引爆中小型建商連鎖倒閉危機,進一步衝擊房市根基,甚至動搖金融體系穩定,形成本土型金融風暴。
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協理陳孟筠表示,台灣住宅市場長期以預售屋作為主要銷售模式,建商大多仰賴預收款作為周轉資金。然而,新青安畸形設計、高利率環境,加上金融監理趨嚴,預售機制的財務脆弱性正被放大。
陳孟筠不諱言表示,新青安政策上路初期確實滿足部分剛性自住需求,短期內亦帶動一波買氣,但伴隨而來的是資金過度集中於不動產、利率攀升、撥款排擠與房價快速上漲等一系列負面效應。更認為,新青安政策有以下四大問題:
一、政策以「利息補貼」作為單一誘因刺激購屋意願,卻未同步檢討土地與住宅供給,導致資金大量湧入需求端,導致供需錯配。此舉加速房價上漲,使得原本尚有能力購屋的族群反而被迫退出市場。
二、在銀行法72-2條規範下,各銀行對於不動產放款本來已有總量控制,政策強力導引資金投入房貸市場,使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綠能轉型與新創產業的融資空間遭到壓縮。
三、政策缺乏明確且具執行力的監管機制,無法有效防堵「變相投資」與人頭戶濫用情形。部分民眾藉由低利優惠購屋後再轉租套利,使資源錯置至投機與資產型需求,違背原政策初衷。
四、政策聚焦購屋補貼,但囤房稅與空屋稅等抑制閒置與炒作措施未同步啟動,使政策補貼在高房價結構中「打水漂」,無法改善市場長期失衡,讓結構性失衡持續惡化,房價居高不下,弱勢族群反而更難入市。
財政部則強調,自112年8月1日上路以來,截至114年6月底新青安核貸超過12萬戶,金額突破9,650億元,為無自有住宅者提供穩定資金支援。呼籲民眾審慎評估本身財務能力及金融市場波動風險,在可負擔之範圍內選擇適合標的。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