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大雨過後,高雄駱駝山區再次出現珍貴的保育類中國樹蟾蹤跡。前金潭國小校長簡仲信表示,這種難得一見的兩棲類動物通常會在大雨後從樹梢下到積水處進行繁殖活動。由於海軍陸戰隊九九旅的施工及進出管制,他已有三年未能觀察到中國樹蟾,如今終於再度相遇,見證「生命自會找到出口」的奇妙現象。
高雄地區經過一週多的大雨後,駱駝山區的夜晚響起陣陣蛙鳴。簡仲信與林園愛鄉協會理事陳俊強深夜前往探查,辨識出包括中國樹蟾、小雨蛙、澤蛙及褐樹蛙等多種蛙類的叫聲此起彼落。
曾經走遍全國探查蛙類的簡仲信,在擔任金潭國小校長期間打造了「荷塘月園」蛙類生態池。他指出,駱駝山區因有許多海軍陸戰隊九九旅駐地,管制森嚴且人為開發較少,成為蛙類的理想棲息地。這裡可以觀察到中國樹蟾、花狹口蛙、小雨蛙、虎皮蛙、褐樹蟾、貢德氏赤蛙、澤蛙及黑眶蟾蜍等多種蛙類,且數量豐富。
簡仲信解釋,中國樹蟾平時隱藏在樹洞中難以發現,只有在下雨時才會現身。若雨量不大,僅能聽到樹梢傳來的高亢叫聲;要親眼目睹,必須在大雨過後,當低窪處和草叢積水時,牠們會從樹上下來鳴叫、交配和產卵。這些卵不到一天就能孵化成蝌蚪,約十餘天後便能發育成幼蛙。
然而,中國樹蟾的繁殖過程充滿挑戰。簡仲信提到,若產卵處的積水乾涸,蝌蚪就會死亡;成蛙則常面臨「路殺」風險或被蛇類捕食的危險。儘管如此,只要有大雨,這些珍貴的兩棲動物仍會再次出現,延續生命的循環。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