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戰後日本設立特殊慰安設施協會服務駐日美軍的歷史

二戰結束後,日本政府面臨慰安婦問題的持續爭議,主要因其堅持慰安婦「都是自願的」立場,拒絕正式道歉或賠償,甚至從教科書中刪除相關記載。日本方面的辯解包括:為皇軍服務是光榮的;他們採用的是召募而非強徵;慰安婦制度保護了良家婦女;且日籍慰安婦也在其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為防止佔領軍侵犯平民,由東久邇宮稔彥王主持的政府成立了「特殊慰安設施協會」(Recreation and Amusement Association,簡稱RAA),專為駐日盟軍提供性服務。該協會註冊資金一億日圓,其中5500萬來自日本勸業銀行,並在皇宮大門外舉行了成立儀式。這一制度與日本戰時的慰安婦制度極為相似,被稱為「國家賣春機關」。

由於戰爭末期盟軍轟炸導致東京紅燈區從業人員稀少,協會通過報紙刊登具有誤導性的廣告,招募生活困難的婦女和14至25歲失業的工廠「女子挺身隊」。1945年8月28日,首家美軍慰安所「小町園」在東京郊外開業,隨後全國各地設立了大量類似機構,從業人員一度超過7萬人。

當時關東地區約有12萬美軍,他們在RAA的消費達1.5億美元。然而,過度消費引發的犯罪問題和性病泛濫引起了羅斯福夫人的關注。在她的施壓下,1946年3月26日,駐日美軍司令麥克阿瑟下令關閉所有美軍慰安所,稱「公然賣淫是對民主理想的背叛」。不過,位於東京銀座歌舞伎町的特殊慰安設施協會總部直到1948年4月才正式關閉。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