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23年調查,雖有8成2的學生不吸菸,但仍有近2成青少年無法抵抗菸品誘惑。聯新國際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羅錦祥長期投入校園戒菸衛教工作,他指出戒菸門診中近9成患者在18歲前就接觸菸品並成癮,凸顯青少年時期的人際關係對健康行為有重大影響。
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國中及高中職學生使用電子煙與加味菸的比例分別為3.2%與6.3%。青少年取得電子煙的主要管道包括「家人親戚同學或朋友免費給的」、「網路販售平台」及「同學或朋友」,反映生活環境對青少年吸菸行為的深遠影響。
羅錦祥醫師表示,研究證實若青少年身邊多數朋友吸菸,其吸菸率可達4成,是沒有吸菸朋友者的12.6倍,顯示同儕壓力與情感認同是青少年接觸菸品的主要因素。
戒菸過程中,「尼古丁戒斷症候群」是最大挑戰,常引發焦躁、頭痛、腸胃不適或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適感,導致戒菸失敗。羅醫師分享曾協助一名因朋友影響而吸菸的學生,透過建立自我立場,勇於表達不吸菸的態度,並邀請朋友共同面對菸癮問題,成功建立正向支持的同儕關係。
羅醫師特別提醒,吸菸後僅需7秒,尼古丁就會進入大腦刺激多巴胺分泌,帶來短暫愉悅感。由於尼古丁代謝快速,容易造成反覆依賴。青少年對尼古丁特別敏感,比成年人更容易成癮,長期吸菸可能導致記憶與學習力下降、情緒不穩、焦慮甚至憂鬱,對身心發展影響深遠。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