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脫北者匯款回北韓陷法律困境 人道援助與國安法規衝突

在韓國生活的脫北者面臨兩難困境:援助北韓家人卻觸法。北韓人權情報中心(NKDB)最新調查顯示,40.6%的脫北者在近五年內曾透過非正規管道匯款回北韓,主要用於家人的生活必需與醫療費用。

調查中,2024年曾匯款的脫北者平均每人每年寄1-2次,每次金額約324萬韓元(約新台幣7萬元)。然而,據從事掮客工作的脫北者朱秀娟表示,這些款項僅約四成能真正送達北韓親人手中。

朱秀娟自2010年來到南韓,從協助同胞尋找北韓家人逐漸轉為匯款中介。她指出,隨著中國加強對脫北者的管控,透過南韓向北韓匯款的金額明顯增加。然而,南韓當局自2023年開始嚴查此類行為,以違反外匯交易法為由進行處罰,導致約七成既有聯絡管道已經消失。

辯護律師黃仁馨認為,脫北者的匯款行為基於人道目的而非營利,法律上存在解釋空間。韓國最高法院曾判決,非營利性質的外幣交易不應視為違法換匯業務。黃律師主張,即使北韓或中國境內的中介可能從中獲利,甚至部分資金落入北韓官員手中,根本問題在於北韓的封閉環境,而非南韓境內的匯款者。

諷刺的是,南韓當局的嚴查反而使信譽良好的中介被迫退出,脫北者只能轉向未經驗證的管道,可能使資金流向更難追蹤,反而危及北韓人民的生存權。

在兩韓關係緊張及聯合國制裁下,脫北者缺乏正當管道援助北韓親友。NKDB調查中有受訪者表示「寧願接受懲罰也要繼續匯款」,凸顯他們在法律與人道主義之間的兩難處境。如何在國家安全與人道援助間取得平衡,仍需社會深入討論。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