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積極推動農業剩餘物資源化利用,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於7日發表三項創新循環技術,成功將校園落葉、農場廢棄菜葉快速轉化為優質堆肥,並能將果園修剪下的樹枝條透過特殊處理變身為實用的綠色商品。
在桃園農改場舉辦的記者會上,首先介紹的「智慧通氣保溫堆肥裝置」採用模組化設計,具備輕巧易搬運的特點,僅需3人1小時即可完成組裝。該裝置結合自動溫濕度監控系統及鼓風機控制技術,能使堆肥溫度達到攝氏70度高溫,有效殺滅病原菌及有害生物,確保堆肥品質,並將製作時間縮短至3個月內完成。據統計,此技術使校園落葉轉化為堆肥的效率較傳統方法提升75%,每年可為校園節省約4萬元運費及2萬元肥料支出。
針對農場需求開發的「連續通氣堆肥裝置」,利用保溫和持續供氣特性,能將堆肥過程溫度穩定維持在60°C至70°C之間,大幅提升處理效率。實際應用顯示,僅需1.5個月即可將菜葉格外品轉化為堆肥,不僅縮短製作時間,還能有效減少臭味與蚊蟲滋生問題。此裝置操作簡易且便於移動,兼具實用性及擴充性。
第三項技術「生物炭爐集煙裝置」專為果樹枝條炭化設計,能有效收集炭化過程中產生的煙塵,降低PM2.5排放,維持周邊空氣品質。此設備可移動式設計降低了枝條集中運輸成本,而產出的生物炭不僅可用作土壤改良材料,還可製作成除濕、除臭包等環保生活用品,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循環效益。
桃園農改場表示,這三項循環農業技術已成功應用於20多個校園、農場及果園。未來將持續結合食農教育,鼓勵學校與示範場域參與,讓循環農業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共同實現淨零碳排的環保願景。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