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王惠琳/綜合報導
台灣房價貴森森,多數人買房都以價格為優先考量,更有人戲稱「便宜治百病」,只要房價夠低就會有人埋單。不過便宜恐怕不見得治得了百病,還會讓人生病。一名苦主上網分享自身經驗,為了省下250萬的費用,選擇建案社區裡最便宜的一棟樓,入住後卻發現問題超多,還讓家人都染病,直呼後悔。
原PO在臉書社團「靠北建商2.0」發文表示,前年看預售屋時,該建案共有A、B、C、D四棟樓,同樣4樓,A開價1380萬,B開價1360萬,C開價1380萬,D開價1110萬。代銷一直推銷D棟4樓,聲稱不但最便宜,而且有對外陽台、跟隔壁棟之間還有走道跟防火巷,原PO看過建築模型和3D圖也覺得還可以,加上價差真的「很有感」,遂買下D棟4樓。
等到交屋時他才發現問題大了,防火巷加走道寬度不到2公尺,若隔壁棟大樓的人站在陽台用力一跳,就能跳到他家陽台上,只能加裝隱形鐵窗。入住後還有比治安更嚴重的問題,原PO所買的低樓層原就採光差,加上被兩棟大樓夾殺,中午時若室內不開燈,亮度跟傍晚差不多,非常昏暗。
因此也格外潮濕,原PO發現所有牆壁、天花板及地板一直出現水珠,原本以為是漏水,建商卻說是室內太潮濕導致,原PO認為建商推卸責任,沒想到找來抓漏公司檢查管線後也得到同樣答案,甚至測出室內溼度高達88%,原PO只好買5台除濕機24小時除濕,但遇上梅雨季連除濕機也沒用,家具、床單、衣服都開始有霉味、長霉斑。洗好的衣服掛在陽台曬一整天,衣服摸起來還是濕濕的,而且有一股臭味,只好再買一台烘衣機每天烘衣服,烘好的衣服還要用塑膠袋包起來密封,不然就會潮濕發霉。
最慘的是原PO發現兒子一直久咳不癒,原以為是感冒,去醫院才知道是黴菌導致的咳嗽症狀,醫生還發現孩子的腳得了香港腳,就連原PO自己也中標,原本住新家的喜悅通通被打壞,為了治療只好帶兒子回阿嬤家暫住。讓他直呼:「大樓棟距不到3公尺以上千萬不要買,買了一定後悔」。
房產專家Sway曾表示,挑房時鄰房棟距應至少比樓高多1.2倍以上,像是16樓戶別總樓高約50米,與鄰房棟距至少60米上,較不會被遮蔽,也能保有一定隱私性。倘若兩棟大樓之間棟距有30米以內,Sway建議民眾可以裝百葉窗,除了讓外面看不到自家住宅以外,也可以保持通風。
消基會房委會委員張欣民指出,通常新成屋能直接觀察與鄰棟的距離,如果是預售屋,建築物都還沒蓋好,甚至周遭也都還在蓋房,要觀察就會比較困難,可以先詢問建設公司與隔壁棟的棟距,及周遭正在蓋的建案樓層高度,或是可以到內政部營建署查詢周邊空地的使用狀況。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