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近日宣布將終止22項mRNA疫苗的聯邦合約,並對這項技術提出安全性質疑。此決定引發科學界與公共衛生專家的廣泛討論,以下是關於mRNA疫苗技術及此政策變動的深入解析。
mRNA(信使核糖核酸)是由DNA轉錄而來的遺傳物質,在細胞中負責將DNA的遺傳信息轉譯成蛋白質。mRNA疫苗技術利用這一機制,將編碼病原體特定蛋白質的遺傳指令送入人體細胞,促使細胞產生無害的病原體蛋白質片段,從而訓練免疫系統識別並對抗真正的病原體。
這項技術的突破性進展歸功於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卡里科與魏斯曼的研究。他們發現通過化學修飾mRNA的鹼基,可以顯著降低人體對外源mRNA的炎症反應,為mRNA疫苗的臨床應用奠定了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mRNA疫苗從實驗室走向大規模應用,正是在川普第一任期(2017-2021年)推動的「神速行動」計畫支持下實現的。該計畫投入數十億美元加速COVID-19疫苗研發,使mRNA疫苗得以迅速問世並在全球疫情中發揮關鍵作用。
儘管mRNA疫苗被認為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但也曾面臨一些質疑。有極少數報告顯示,部分年輕人在接種後出現心肌炎等不良反應,通常發生在接種後數天內。然而,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強調,這類案例非常罕見。此外,關於mRNA疫苗會改變人體DNA的謠言也已被科學界澄清。
此次川普政府終止的合約總價值近5億美元(約新台幣151億元),影響範圍包括莫德納的mRNA禽流感疫苗以及輝瑞和賽諾菲的多個招標案。美國衛生部表示,已進入最後階段的計畫不受影響,以保護納稅人之前的投資。
公共衛生專家對此決定表達了強烈擔憂。明尼蘇達大學傳染病專家歐斯特荷姆稱這可能是他50年職業生涯中見過的「最危險的公共衛生決定」。費城兒童醫院疫苗專家奧菲特則認為,在禽流感疫情風險持續存在的情況下,擱置mRNA疫苗計畫是短視的做法。
專家們特別強調,mRNA技術具備快速生產的優勢,這在應對新興傳染病疫情時尤為重要。此次政策變動可能影響美國乃至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