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民主聯盟」議員恩格爾布瑞契特近日表示,南非政府要求台灣代表處遷離首都並更改名稱的決定,未經南非民眾參與,也未在國民議會進行有意義的協商。他認為這是一項閉門政策,可能是為了安撫中國。
中央社記者日前採訪了南非國民議會第二大黨「民主聯盟」議員暨南非矯正服務發言人恩格爾布瑞契特,了解他對南非全國團結政府第一大黨「非洲民族議會」強制要求台灣遷處及降等更名的看法。
恩格爾布瑞契特指出,自1994年曼德拉當選總統以來,南非民眾對台灣普遍持正面態度,特別是在貿易、教育和發展合作領域。台灣一直被視為南非重要的合作夥伴,雙方共享民主價值觀,並在互惠基礎上合作,關係通常不受政治干預。儘管1998年南非政府正式將外交關係轉向中國,但南非民眾仍對台灣保持良好印象。
他強調,多數南非民眾對台灣和中國之間複雜的歷史背景和政治關係缺乏了解。許多人要麼將兩者視為完全不同的獨立國家,要麼認為是同一個國家,未能從地緣政治角度理解其中差異。因此,降低台灣駐處地位等政治決策及其影響在南非公共領域中少有討論。
恩格爾布瑞契特表示,隨著中國崛起,南非政府開始與中國結盟,台斐正式外交關係確實有所改變。然而,雙方在醫療、教育和投資等領域仍維持堅實且務實的合作,尤其是與南非地方和省級政府的交流。
民主聯盟認為外交政策應優先考慮南非的經濟和民主利益,不應受全球權力競爭影響,也不應損害南非與台灣長期互利的關係。恩格爾布瑞契特強調,南非人民重視外交政策的透明度、主權和民主監督,期望重大決定能經過公開辯論和適當協商。
他指出,現在由非洲民族議會領導的政府越來越從金磚國家角度制定政策,優先考慮與中國和俄羅斯的關係,特別是考慮到中國通過貸款、貿易和投資的經濟影響力。恩格爾布瑞契特認為,南非目前的外交政策過於側重金磚集團,犧牲了多元化的全球夥伴關係。將台灣駐處降等更名並要求遷移,是南非外交政策轉向金磚國家及屈服於中國要求的結果,而非基於南非最佳利益的戰略決策。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