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自去年2月在大甲、大安、外埔及后里等偏鄉地區推出市民小巴服務,交通局長葉昭甫表示,上路一年半來已累計超過5萬人次搭乘,成功突破過去公車無法進入、設站困難的限制,成為偏鄉地區重要的交通接駁工具。
葉昭甫指出,台中市為發展偏鄉交通系統,從梨山幸福巴士、小黃公車到市民小巴,逐步拓展山海交通網絡,滿足民眾外出採買、就醫、訪友及學生通學等需求,使運量大幅提升。這種9人座小型巴士能夠靈活穿梭於狹窄路段或公車難以設站的區域,且多數駕駛來自海線地區,熟悉當地環境,實現「在地就業、在地服務」的雙重效益。
市民小巴初期因其「黑頭車」外型讓民眾感到陌生,但隨著使用體驗增加,逐漸成為深受歡迎的交通工具。交通局與客運業者根據搭乘情況動態調整車次,尖峰時段增派備用車輛支援,以滿足通勤通學需求。目前每條路線月均服務約700人次,四條路線自去年2月上路以來已累計超過5萬搭乘人次。
獲得金運獎偏鄉優良駕駛榮譽的林銘彥分享,除了當地居民外,許多來自美國紐約、南非等國的外籍教師也經常搭乘市民小巴前往學校,讚譽其如同五星級公車,兼具機動性與便利性。林銘彥表示,搭車的長者常熱情地與他打招呼,甚至分享自家種植的蔬果,而最令他感動的是固定搭車的學生在學期末表達的謝意,讓他感到溫暖與成就感。
睿奕交通董事長吳國正表示,市民小巴的優勢在於車體小巧靈活,能深入社區服務,並設有方便年長者上下車的扶手,搭配駕駛細心引導,提升高齡乘客的安全與舒適度。此外,市民小巴能快速與台鐵大甲站及公車站點接軌,使偏鄉居民能更順暢地前往市區,大幅提升轉乘便利性。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