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108課綱十年回顧:從「反課綱運動」到「去中國中心化」的教育轉型

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陳進金於「反課綱運動10週年」論壇中指出,現行的108課綱並非如批評者所言是「去中國化」,而是「去中國中心化」,旨在打破過去以中原王朝為主軸的歷史敘事框架。

回顧2014年,教育部推動的課綱微調因涉及敏感史觀議題,引發青年強烈不滿,隔年爆發大規模抗爭。政黨輪替後,微調課綱被廢除,教育部將學生代表納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課程審議會」,最終完成了現行的108課綱。

曾參與108課綱修訂的陳進金教授澄清:「現在的教材仍包含大量中國史,談不上去中國化,我們想去也去不了。」他強調這是「去中國中心化」或「去中原中心化」的過程。他以中日戰爭為例,質疑過去教材只呈現中國人抗戰的單一視角,忽略了當時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人歷史記憶,甚至難以討論盟軍空襲台灣的史實。陳教授認為,歷史教育應著重呈現戰爭的殘酷本質,而非單一國家視角。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所副教授黃兆年則從更廣泛角度分析,指出當年課綱爭議實質上是「台灣主體」與「大中國」意識形態的競爭。他提醒,中國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力操作多元,從設立「孔子學院」到推動「港澳台聯招」政策,給予台灣學生「超國民待遇」,這些直接或間接的操作都值得台灣社會警惕。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