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於「壯大台灣資本市場高峰會」分析美國關稅政策走向,指出美國未來可能要求台灣全面開放市場並增加對美投資。他表示,從美國與韓國的協商結果可見,現今國際貿易已與地緣政治緊密結合,「要賺美國的錢,就必須認同美國的立場」。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韓達成貿易協議,將韓國關稅降至15%,台灣面臨的最終稅率仍未揭曉。連賢明預測台灣對等關稅可能落在15%至20%區間,其中農業議題可能比汽車關稅更具挑戰性,因為農業涉及食品安全問題,容易被解讀為在美國壓力下犧牲民眾健康。
連賢明強調,台灣企業未來投資美國時,應思考如何結合產業優勢推動服務業升級轉型。他指出,台灣過去較不重視金融、法務等服務業發展,未來應把握機會提升這些領域的競爭力。此外,企業必須培養地緣政治人才,因為國際供應鏈已明顯分化,投資決策將被視為傾向美國或中國陣營的指標。
對於匯率議題,連賢明表示匯率並非川普主要關注點,但美元快速貶值可能推升美國通膨,增加中下階層生活壓力。他預測美國聯準會可能在9月才會考慮降息,這將對台幣匯率造成壓力,而台灣央行可能會透過信用管制來協助傳統產業。
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則形容當前關稅談判如同羅馬競技場,各國如同格鬥士相互競爭。他強調企業應回歸核心競爭力,保持技術獨特優勢與高毛利,才能在動盪環境中立於不敗之地。黃志芳也肯定國家主權基金的成立,認為這將有助於協助中小企業掌握國際通路,改變長期被殺價的命運。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