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禁拍20年還敢拍!伊朗名導新作《一念菩提》提名奧斯卡還獲多項殊榮

《一念菩提》與神權政體直球對決,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圖/好威映象提供) 《一念菩提》與神權政體直球對決,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 (圖/好威映象提供)

曾以《無邪》奪下柏林影展金熊獎的伊朗名導拉素羅夫(Mohammad Rasoulof),儘管數度遭政府定罪入獄並被禁止拍攝電影,依舊無懼風險,暗中完成新作《一念菩提》,對神權政體發出強烈質問。此片穿插大量實際抗爭畫面,為伊朗影史注入前所未有的勇氣與衝擊,也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並以德國代表之姿進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劇情圍繞一名父親剛升任革命法庭調查法官,家中充滿喜悅之際,伊朗街頭爆發頭巾革命,引發家庭內部暗潮洶湧。當父親被上層施壓,淪為執行死刑的工具後,內心愈發疑懼、陷入猜忌,與支持社會運動的女兒們矛盾激化,而夾在中間的母親更感兩難。就在父親的配槍神秘失蹤之時,他竟懷疑起自己的至親,將調查矛頭對準家人。

拉素羅夫1972年出生於伊朗,目前身處歐洲流亡生活。其早期作品多為寓言式敘事,至2010年後風格明顯轉向直接批判體制。同年3月,與另一位伊朗名導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合作拍攝期間遭警方拘捕,後被判刑6年,減刑後執行1年即獲釋,但隨後被判20年不得拍片。

儘管面臨禁令,他從未放棄創作,持續秘密籌備與拍攝作品,並已四度在坎城影展獲得肯定。2017年他以《正直好人》榮獲「一種注目」單元最佳影片,返國後即被限制出境,並以「危害國安」及「散播反對政權言論」遭起訴,至今仍受限制。2020年完成的《無邪》讓他再度獲得柏林影展最高榮譽金熊獎,由他擔綱導演、編劇與製片。

20250711insight002
▲《一念菩提》導演拉素羅夫表示,片中的槍是對更大層面權力的象徵。(圖/好威映象提供)
 

《一念菩提》的構想,起源於2022年夏天他再度入獄的經驗。當時正值伊朗因頭巾問題爆發「吉娜——女性、生命、自由運動」,監獄內的政治犯們一同密切關注社會動盪。抗爭的規模與女性領導的氣魄,震撼整個伊朗社會,也深深觸動他創作的決心。

出獄後,他下定決心以新作品呼應並支持這股浪潮。然而,要集合一群願意承擔風險的創作夥伴並不容易,他花了好幾個月才確定演員與技術團隊名單。拍攝期間,工作人員時常籠罩在可能被捕的恐懼之中,但集體的勇氣與信念最終推動他們完成拍攝。

選角是一大挑戰,除了考量演技,更得判斷演員是否具備面對壓力的心理素質與信任基礎。在伊朗要找到這類人才並非難事,但為避免情報外洩,無法大張旗鼓舉辦試鏡。他們只能靠信任網絡,小心翼翼組成小規模團隊,並以簡便設備取代昂貴器材,靠攝影專業彌補技術缺口。

2023年4月,拉素羅夫再被法院判刑8年,另須接受鞭刑、繳交罰金並沒收資產。儘管《一念菩提》入選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伊朗官方仍持續打壓劇組,要求成員勸退導演撤片,並進行出境限制與施壓。最終,部分主創選擇秘密離境逃往歐洲,拉素羅夫也成功出席坎城首映,部分人更歷經漫長艱險的旅程才逃出生天。

這部作品從封閉的家庭戲切入,漸轉為近乎偏執的心理驚悚,最後轉化為象徵舊秩序與新價值衝突的寓言文本。影片中多段手機拍攝的抗議影像,也與導演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遙相呼應。

拉素羅夫直言,今日伊朗政權仰賴對人民的暴力維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片中的那把槍是對更大層面權力的象徵。但它同時也為角色創造了揭示祕密的契機,而這些祕密的揭露,最終導向悲劇的結局。過去40年來,對統治階層的絕對服從撕裂了無數家庭。然而,當我看到年輕世代發起的抗爭,我相信他們選擇了面對壓迫者的另一條道路,一條更開放、更光明的道路。」這部影片將於8月1日登上台灣院線。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