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台南水雉生態園區風災後復建中 「菱角鳥」族群安然無恙

台南市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在近期風災後持續進行清理復建工作,目前尚無確定重新開放時間表。園區主任李文珍表示,園區內的水雉族群大致安好,約30隻成鳥全數倖存,但對水雉繁殖的整體影響程度,仍需等待台南市夏季水雉鳥調結果出爐後才能確定。

水雉園區成立25年來,致力於「菱角鳥」水雉的復育工作,成果豐碩。園區內設有復育池,種植豐富水生植物,不僅吸引「台南市鳥」水雉棲息,也成為許多水鳥的家園。此外,園區外推動友善耕種,對生態教育與觀光貢獻良多。

此次風災是水雉園區成立以來受創最嚴重的一次。園區直到7月21日才恢復供電,目前園內倒樹斷枝已大致清理完畢,但因人力與機具不足,無法進行清運工作。兩座大型賞鳥亭倒塌後仍未拆除,園區已向台南市農業局求助,但需等候排隊處理。

在設施損壞方面,園區斥資500多萬元新建的辦公室幸未受損,已接近完工階段,正等待申請使用執照。然而,臨時辦公室的生態教室和第一賞鳥亭屋頂受損,已開始修復。外圍鐵絲網因颱風嚴重損壞,估計需要200萬元重建,兩座大型賞鳥亭重建則需約150萬元,園區希望能獲得民間企業的援助。

關於水雉繁殖情況,李主任觀察到風災前園區內有4巢已孵化、6巢尚未孵化的水雉,風災後存活的雛鳥有4巢共9隻,但有5巢消失,目前僅剩1巢正在孵化中。園區外官田區菱角田的水雉族群受影響不大,但部分菱角植株有受災情況。由於水雉繁殖季在5月至9月,風災對整體繁殖的影響程度,需待正在進行的夏季鳥調完成後才能全面評估。


現正直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