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台灣優質電影《器子》與《我家的事》將在紐約亞洲影展(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台灣璞玉單元」展出,分別由導演簡學彬與潘客印執導。兩位導演於7月25日在紐約台北文化中心召開記者會,分享他們的創作歷程與理念。
簡學彬執導的《器子》由張孝全、李沐、婁峻碩等實力派演員主演,劇情圍繞父親尋女展開,同時探討器官移植買賣、暗網直播等社會議題,揭示階級差異的殘酷現實。該片今年4月在台灣上映,6月在香港特別放映。簡學彬表示,《器子》原本定位為劇情片,但考慮到台灣電影產業與全球串流平台的變化,最終轉型為犯罪懸疑片。「器官買賣在第三世界是嚴重問題,值得關注,我們希望以商業片方式讓更多觀眾了解這個議題。」
面對電影業的挑戰,簡學彬坦言,《器子》的劇本在十年間不斷修改,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觀眾喜好。他指出台灣電影預算通常在新台幣5000萬元左右,創作者必須在有限資源下發揮創意:「這是挑戰,在規範下把故事說好,讓劇情、動作、卡司的選擇在這樣的狀態下能更好。」
《我家的事》是剪輯師出身的潘客印首部長片,由曾敬驊、藍葦華、高伊玲、黃珮琪等演員主演,預計9月在台灣上映。該片從短片《姊姊》延伸發展,講述一個四口之家的故事,今年4月在義大利烏汀內遠東國際影展獲得熱烈迴響。
潘客印分享了創作靈感:「我的姊姊是被收養的,但我們的關係與一般手足無異。當看到姊姊住院時,媽媽握著她的手流淚,那種沒有血緣卻有強烈羈絆的感受很強大。我想透過創作分享人類之間無條件的關心與愛。」
《我家的事》從家庭四位成員的不同視角切入,展現家庭的形成與變化。潘客印表示:「長大後離家工作,每次回去都會發現家的狀況在變化。家就像一個人的成長改變,離家一陣子會發現有人不在了,家也變老了,那種感受是惆悵的。」
對於被比作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潘客印謙虛地表示這是極大的榮耀,但他目前不想過度意識自己的風格,而是順應感覺創作。他相信未來如果繼續拍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