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政治紛擾中,關於美國對台灣可能課徵的關稅成為熱議話題。有政治人物聲稱川普將對台灣課徵32%關稅,但實際上,川普的關稅政策尚未最終確定。川普向來親自宣布關稅決策,台灣的實際稅率仍在談判中,這類言論恐怕是過早的政治解讀。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已對多國宣布關稅措施,但這些國家的股市表現並未因此受到明顯影響。歐盟面臨30%關稅威脅時股市仍創新高,日韓面對25%關稅時韓國股市同樣表現強勁。台股今年表現不佳,主要受到關稅不確定性和國內政治爭議的雙重影響。
關稅談判實質上是國家讓步交換的過程。越南和印尼通過對美零關稅和增加採購等承諾,分別獲得稅率降至20%和19%的優惠。台灣已承諾在美投資1000億美元並增加農產品和能源採購,但最終稅率可能介於0-10%之間,32%的高稅率可能性不大。
目前全球關稅最低的是英國的10%,日本則是15%起跳。台灣要爭取10%稅率確實有難度,這需要全民共同承擔的國家大事,不應淪為政治攻防工具。即將到來的7月26日大罷免可能成為台灣重要的政治轉折點。
台股表現與台積電息息相關。今年AI產業蓬勃發展,Nvidia市值突破4.2兆美元,台積電ADR也上漲至248.28美元,市值達1.274兆美元。然而,台積電在台股的表現未能突破1160元的歷史高點,背後因素包括關稅不確定性、政治紛爭以及匯率波動。
新台幣從3月的33.27快速升值至6月的28.79兌1美元,這種急速升值打破了過去緩升緩貶的模式,導致許多企業遭受匯損。大立光報告匯損42億,東陽5月就超過4億,力積電第二季財報顯示虧損33.33億元,部分原因也與匯損有關。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