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古坑鄉近年來致力於螢火蟲復育工作,成效顯著。縣府最新在華山大湖底設置「賞螢示範點」,結合原生野溪環境,並種植近200株原生植物,同時降低光害並增加樹林屏障,為螢火蟲營造理想棲息環境,成為雲林賞螢新祕境。
據雲林縣農業處表示,目前華山、樟湖地區已有5處螢火蟲復育基地,包括華山土石流園區、華山山豬湖、樟湖芊蓁籠、張師傅生態紅茶園,以及新設的大湖底賞螢示範區。這些地區常見的螢火蟲品種豐富,有黃緣螢、大端黑螢、黑翅螢、台灣窗螢、山窗螢及雙色垂鬚螢等多種原生螢火蟲。
新設立的大湖底賞螢示範區是縣府與嘉義大學何坤益教授團隊合作的復育計畫。復育策略包括保留原生溪流、導入高程落差形成的自然引流水源,並鋪設不透水層促進積水與土壤吸水。同時透過落葉、枯木與腐植質維持濕潤環境,為螢火蟲幼蟲及其獵物蝸牛、蛞蝓創造理想棲地。
農業處指出,雲林縣從海拔250公尺到1500公尺的區域都有螢火蟲蹤跡。每年4、5月在華山、桂林、華南等淺山地區,以及5、6月在草嶺及石壁都可欣賞到螢火蟲的美麗身影。尤其華山地區這幾年積極推動友善耕作、減少使用除草劑及農藥、設置生態池等保育措施,使得每年螢火蟲季節都能呈現壯觀的「螢」海景象,令遊客驚艷不已。
透過這些生態保育措施,雲林縣不僅成功復育了螢火蟲族群,也為地方生態旅遊發展注入新活力,讓遊客在欣賞美麗螢光的同時,也能體驗雲林獨特的自然生態之美。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