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提出新設(含擴建)科學園區政策評估說明書,環境部環評大會於7月23日進行審查。環評委員建議國科會應優先考慮活化閒置工業用地,並評估污染土地再利用的可能性,同時要求詳細評估科學園區的用水需求。
國科會表示,台灣在半導體、人工智慧等戰略產業具有優勢,原先預估2036年科學園區總面積需達5440公頃,但目前全台科學園區營運面積約4472公頃,加上開發或規劃中的869公頃,已達5341公頃,顯示產業實際需求已超前預期。為因應產業擴廠需求,國科會計劃超前部署,規劃至2050年再新增2000公頃用地,使總面積達7440公頃。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代表在會中指出,政策環評中缺乏科學園區用電、用水量評估,且應考量2050淨零政策,評估未來溫室氣體排放及水資源消耗量。對此,國科會副主委蘇振鋼回應,後續個案環評將依各地交通條件及環境資源等因素進行考量,並承諾將進行淨零排放階段性目標及資源循環等評估。
環評委員建議國科會應先盤點鄰近工業區的閒置土地狀況,優先活化已劃設的工業用地,並納入氣候變遷因應、能源規劃、零廢棄及循環經濟等考量。此外,委員也新增建議評估污染土地再利用的可能性,以及將新設園區事業廢棄物送至公營焚化設施的比率控制在1%以下。
國科會表示將依照環委相關建議,在後續個案環評階段提出細部設計,再送環境部審議。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