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隨著美國在川普政府領導下逐漸淡出聯合國體系,歐洲各國已開始積極協調行動,試圖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並防止中國擴大其國際影響力。歐洲國家和歐盟官員透露,近幾個月來已舉行多場會議,討論如何在國際組織中加強協調。一名歐洲外交官直言:「對我們歐洲人而言,關鍵在於填補真空,不讓中國人有機會這麼做。」
報導指出,中國正利用川普對多邊主義的蔑視,多管齊下地擴張其在聯合國體系的影響力。中國的策略包括積極推動符合北京利益的議程,以及在聯合國相關組織中安排對中國友善的人士擔任重要職位。一名歐洲資深外交官表示,中國正將自己塑造為「有誠信的中間人」,以回應川普政府對外政策的好鬥態度,並成功吸引許多非洲和印太地區國家的支持。
中國對國際電信聯盟(ITU)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等聯合國專門機構特別感興趣。今年中國已承諾5年內資助WHO約5億美元(約新台幣150億元),並成功取得2027年「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的主辦權。此外,中國還透過聯合國的發展計畫,擴大其在開發中國家的基礎建設影響力,與「一帶一路」倡議相呼應。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對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公署(OHCHR)的資金挹注從2017年的10萬美元激增至2023年的400萬美元,儘管中國本身面臨嚴重的人權侵害指控。牛津大學政治學教授傅特指出,中國的資金挹注通常意味著相關組織被期待將經濟和發展事務的優先性置於政治和公民議題之上。
近期,中國公民也陸續獲任命為聯合國在波札那、馬爾地夫的駐地協調員,以及非洲之角特使,顯示中國在聯合國體系內的人事布局日益擴大。一名了解聯合國內部討論的西方高階官員表示,中國正試圖讓多邊體系機制接受並符合中方的世界觀,而中方人員在推動決議和促成共識方面的能力已較以往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