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視近期公開了殲-15T艦載機生產線畫面,顯示該型機已進入大批量交付階段,以配合福建號航母的服役需求。然而,有軍事觀察家注意到,目前已生產超過70架的殲-15T仍在使用從俄羅斯引進的AL-31F3發動機,而非中國自主研發的渦扇-10系列發動機,反映出國產航空發動機技術可能尚未完全滿足艦載機的嚴格要求。
殲-15T是專為中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號設計的彈射版艦載機。據了解,目前殲-15系列中僅有一架殲-15T原型機和一架殲-15S雙座機裝配了國產FWS-10H發動機,其餘機型仍使用約十年前從俄羅斯進口的AL-31F3海軍型發動機。
AL-31F3發動機是基於AL-31F平台專為艦載環境開發的變種,主要用於蘇-33艦載戰鬥機。考慮到海上環境的特殊性,該發動機採用了抗腐蝕材料和特殊防腐塗層,能在高溫、鹽霧等惡劣條件下長期運行,總壽命可達1000小時。
中國軍事專家「科羅廖夫」分析指出,中國約引進了200台AL-31F3發動機,庫存充足且性能可靠,這解釋了為何殲-15T至今仍使用這款俄製發動機。而國產艦載版渦扇-10發動機遲遲未能大規模應用,主要與其在海上惡劣環境適應性方面的成熟度有關。
專家進一步解釋,將發動機從陸基轉為海基使用,需要在研發階段考慮三個關鍵方面:海洋作戰適配性、海洋環境適配性和艦載使用適配性。這包括滿足各類作戰任務的基本要求、應對複雜海洋環境的能力(如腐蝕防護、高溫性能保持),以及適應艦面使用的特殊需求。
根據估算,中國進口的約200台AL-31F3發動機,扣除多年使用消耗和備用更換,仍足以支持約100多架殲-15系列艦載機的需求。有報導指出,艦載版渦扇-10發動機已於三年前開始在殲-15上進行試飛測試,目前正處於驗證考核階段末期。隨著現有俄製發動機逐漸達到壽命極限,國產發動機大規模應用於殲-15T的時機可能已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