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製造商達明(4585)積極佈局功能安全模組市場,預計2025年第4季推出首批樣品,2026年上半年開始小量出貨,下半年正式進入量產階段。同時,公司已成功整合輝達(NVIDIA)第一代AI模型,並正在開發第二代架構,以搶占新興人形機器人市場商機。
達明營運長黃識忠表示,公司的功能安全模組已完成產品封裝設計,目前正由合作客戶進行整合測試與安規驗證。由於全球尚未對功能安全模組實施強制認證,客戶可先導入應用並視需求補強安規認證。預計2025年底出樣後,2026年初將開始每月100至200台的小量交貨,待客戶驗證完成後,2026年下半年將正式放量。
黃識忠指出,多家國際客戶已進入產品測試與模組磨合階段,量產時程明確,「現在送樣就等於進入實質銷售流程」。隨著歐美市場對安全要求日益嚴格,功能安全模組預期將成為人形機器人市場的關鍵門檻。
在AI技術整合方面,達明已將輝達第一代AI模型導入自家模組,實現AI決策、運動控制與功能安全的「三合一」整合設計。公司也正與輝達合作開發第二代AI系統,預期將提供更高階的即時判斷與自主學習能力,未來將擴大應用至人形機器人與機器狗等多種自主設備。
「目前市面上許多機器人仍依賴遙控操作,不是真正的AI機器人,」黃識忠強調,真正的AI機器人需要模型與感測器、運動驅動和安全防護架構深度整合,才能應對複雜場景與突發事件。達明的目標是協助業者快速建立具商業化水準的智慧機器人平台。
黃識忠進一步表示,相較於中國業者以量取勝的策略,台灣在功能安全、資安與關鍵零組件供應方面具備明顯優勢。達明目前可提供完整的模組解決方案,包含AI決策核心、運動控制器、功能安全架構、伺服驅動器與減速機,並能整合視覺系統,讓機器人品牌商專注於機構設計與應用開發。
受地緣政治與供應鏈可信度考量影響,美國與歐洲市場已開始逐步排除中國來源的核心模組。達明看好台灣將因「可信的民主供應鏈」角色而受惠,未來不僅要搶占人形機器人商機,也將持續強化在功能安全與AI整合領域的技術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