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凡事問網路社群,會是哪種結果?住保會((台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收到民眾A小姐申訴,指南部的老家出租給房客經營美容院,租期結束後,她計劃翻修,並從網路讓找到廠商,以近60萬元的工程款翻修一到二樓的空間,但她發現,廠商除了僱用外籍移工來施工,浴廁舊磁磚甚至未打除就直接鋪上新磁磚,引發A小姐有諸多疑問,她從網路社群想找答案,竟又遇到「鑑定蟑螂」,被騙3萬元。
不動產專家、住保會顧問吳翃毅博士說,A小姐以近近60萬元工程款翻修一到二樓的空間,另外還包括頂樓的牆面防水工程,而過程中,廠商派工來的都是操著外籍口音的移工,最怪的是,移工都選在下午六點過後來施工,加上浴廁的原本地磚並沒有拆除,而是直接鋪上新磁磚,A小姐覺得疑惑,因此把磁磚施工中的照片放在社群泥作社團中提問,也有網友回應,其中有位自稱鑑定單位的師傅私訊她,建議鑑定。
民眾翻修老家,遇到不靠譜的裝修廠商,竟又遇到「鑑定蟑螂」被騙3萬。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A小姐與該師傅透過私訊約定,轉匯3萬元要做鑑定,到了約定當天,A小姐說,師傅在房子內丈量完後表示,這情況很嚴重,只能拆除重做,重鋪磁磚開出20萬元施工費。吳翃毅指出,A小姐當下被這價格嚇到,後來她詢問師傅,何時可拿到鑑定報告書,師傅閃躲不回應,催促她要先答應重鋪磁磚工程,後來師傅離開後,音訊全無,A小姐更等不到所謂的鑑定報告書,白白被騙了3萬元。
吳翃毅認為,A小姐遇到的情況是一般消費者最無奈的窘境,大家都知道裝修要小心,必須要查證,但裝修是筆不小的支出,不是日常消費,確實不容易問到有經驗的人,資訊落差的鴻溝很難跨越,再者,對於廠商派出移工施工,也難追究,因為契約與估價單,通常約定施工項目、品牌、型號及價格等,不會特別約定施工師傅須是哪國人;若這些移工是非法移工,建議撥打勞動部0800-000-978免費檢舉專線,或向當地縣市政府勞工主管機關、內政部移民署或是警察機關提出檢舉。
吳翃毅表示,至於磁磚未剔除就鋪上新磁磚,工法有很多種,牽涉到的是價格的問題,事前雙方對於估價單的工法與報價是否有進行討論,不過通常消費者在資訊落差的情況下,有聽沒懂,都是等到看到施工現況發現不對時,才會有糾紛,引發裝修爭議。
而有關鑑定部分的爭議,吳翃毅指出,在於屋主與廠商對於工程合約內容的認知無法達到共識,無法依靠溝通和解,若由法院進行判決,便需要第三方公正單位來鑑定裝修內容的完工程度、有無瑕疵、瑕疵比例等等;以住保會也是法院囑託鑑定單位來說,訴訟之前的私鑑定,仍可被法院視為有證據能力,前提是要找對鑑定單位,依照A小姐的說法,自稱鑑定單位的這位師傅,應該就是假鑑定真騙錢。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凡事問網路社群,會是哪種結果?住保會((台灣住宅品質消費者保護協會))收到民眾A小姐申訴,指南部的老家出租給房客經營美容院,租期結束後,她計劃翻修,並從網路讓找到廠商,以近60萬元的工程款翻修一到二樓的空間,但她發現,廠商除了僱用外籍移工來施工,浴廁舊磁磚甚至未打除就直接鋪上新磁磚,引發A小姐有諸多疑問,她從網路社群想找答案,竟又遇到「鑑定蟑螂」,被騙3萬元。
不動產專家、住保會顧問吳翃毅博士說,A小姐以近近60萬元工程款翻修一到二樓的空間,另外還包括頂樓的牆面防水工程,而過程中,廠商派工來的都是操著外籍口音的移工,最怪的是,移工都選在下午六點過後來施工,加上浴廁的原本地磚並沒有拆除,而是直接鋪上新磁磚,A小姐覺得疑惑,因此把磁磚施工中的照片放在社群泥作社團中提問,也有網友回應,其中有位自稱鑑定單位的師傅私訊她,建議鑑定。
民眾翻修老家,遇到不靠譜的裝修廠商,竟又遇到「鑑定蟑螂」被騙3萬。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A小姐與該師傅透過私訊約定,轉匯3萬元要做鑑定,到了約定當天,A小姐說,師傅在房子內丈量完後表示,這情況很嚴重,只能拆除重做,重鋪磁磚開出20萬元施工費。吳翃毅指出,A小姐當下被這價格嚇到,後來她詢問師傅,何時可拿到鑑定報告書,師傅閃躲不回應,催促她要先答應重鋪磁磚工程,後來師傅離開後,音訊全無,A小姐更等不到所謂的鑑定報告書,白白被騙了3萬元。
吳翃毅認為,A小姐遇到的情況是一般消費者最無奈的窘境,大家都知道裝修要小心,必須要查證,但裝修是筆不小的支出,不是日常消費,確實不容易問到有經驗的人,資訊落差的鴻溝很難跨越,再者,對於廠商派出移工施工,也難追究,因為契約與估價單,通常約定施工項目、品牌、型號及價格等,不會特別約定施工師傅須是哪國人;若這些移工是非法移工,建議撥打勞動部0800-000-978免費檢舉專線,或向當地縣市政府勞工主管機關、內政部移民署或是警察機關提出檢舉。
吳翃毅表示,至於磁磚未剔除就鋪上新磁磚,工法有很多種,牽涉到的是價格的問題,事前雙方對於估價單的工法與報價是否有進行討論,不過通常消費者在資訊落差的情況下,有聽沒懂,都是等到看到施工現況發現不對時,才會有糾紛,引發裝修爭議。
而有關鑑定部分的爭議,吳翃毅指出,在於屋主與廠商對於工程合約內容的認知無法達到共識,無法依靠溝通和解,若由法院進行判決,便需要第三方公正單位來鑑定裝修內容的完工程度、有無瑕疵、瑕疵比例等等;以住保會也是法院囑託鑑定單位來說,訴訟之前的私鑑定,仍可被法院視為有證據能力,前提是要找對鑑定單位,依照A小姐的說法,自稱鑑定單位的這位師傅,應該就是假鑑定真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