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66歲張姓男子在半年內無故瘦了4公斤,同時出現食慾不振、精神不濟等症狀,近期更發現皮膚與眼白泛黃、皮膚搔癢及尿液呈深色。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他的肝臟已布滿腫瘤,肝功能及膽紅素指數異常升高,最終確診為晚期膽管癌,且已出現肺部轉移跡象。
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吳家慶醫師表示,患者因膽汁無法正常排出導致嚴重黃疸,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感染。醫療團隊緊急為患者進行「經皮穿肝膽道引流術」以引導膽汁排出,待病情穩定後再施行「內視鏡逆行性膽道引流術」,改用體內引流管減少外露管線的不便與感染風險。目前患者已開始接受化學治療,希望能延緩病情進展。
吳家慶醫師解釋,膽管癌是發生在肝臟內外膽汁通道的惡性腫瘤。雖然發生率不高,但因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典型症狀包括皮膚與眼白泛黃、尿液變深、糞便顏色變淡、皮膚搔癢、食慾不振、體重驟降、上腹或右上腹隱痛等。
醫師特別提醒,高危險族群需格外警覺,包括有膽管結石、囊腫或慢性膽道發炎病史者,B型或C型肝炎患者、肝硬化者、曾感染肝吸蟲(如食用生魚片、生螺)、有家族病史或長期接觸菸酒與化學品者,都是膽管癌的高風險族群。
吳醫師建議民眾若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平時應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魚類與螺類、減少菸酒與化學物質接觸,控制肝病並定期追蹤肝膽功能。高風險族群更應每年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儘管膽管癌初期不易察覺,但及早發現並妥善治療,仍有機會透過手術治癒,切勿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