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富士康美國投資夢碎:威斯康辛州設廠計畫的啟示與反思

2025-07-19 18:00  撰稿 / AI

當美國高喊「重建製造業」並祭出補貼與減稅優惠時,前進美國真的就能一帆風順嗎?2018年鴻海集團在威斯康辛州的高調投資,曾被視為「美國製造」計畫的典範,但最終結果卻遠不如預期。這一案例為即將赴美投資的台灣企業提供了哪些警示?

2018年夏天,美國總統川普、威斯康辛州長沃克與鴻海前董事長郭台銘共同出席了威州一片農地上的盛大動土儀式。當時富士康承諾投資100億美元,創造1萬3000個工作機會,川普甚至稱這將成為「世界第八大奇景」,象徵美國製造業的復興。然而六年後的現實是:實際投資僅達承諾的6.7%,創造的工作機會僅約1454個,2023年富士康更將部分土地轉售給微軟。

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資深記者勞倫斯・塔巴克深入調查此案,出版《富士坑:美國製造的真實故事》一書。該書揭露,富士康的補貼模式很大程度上變成了企業與顧問公司間的利益輸送,而非對勞工和社區的實質投資。當投資計畫失敗時,沒有人承擔責任——州長繼續競選,企業繼續尋找下一個補貼機會,留下的只有失望的居民和閒置的工廠。

作家顏擇雅形容這是一場「沒有加害者的騙局」。英文「con」作為名詞是詐騙案,也可作動詞,「我被坑了」英文即為「I have been conned」。中文書名《富士坑》可說是譯音兼譯意。將公司名稱與「坑騙」連在一起,為何不構成毀謗?「顯然不會,否則富士康早就向作者與美國出版社提告了。」

通常,企業名稱變成英文動詞,多是因為開創了全新市場,如google等於網路搜尋,hoover等於吸塵清潔,xerox則是影印,這些都是對企業的禮讚。相較之下,書名「Foxconned」將Foxconn詞尾加ed變成被動式,暗示被富士康所騙,這種用法相當反常。

然而,整本書並未明確指控富士康搞詐騙。書中確實描述了因投資案而失去家園的當地居民,但作者並未指明誰是加害者。這種「只有受害者,沒有加害者」的騙局如何成立?作者暗示:如果騙局參與者本身並無意欺騙,而是被自己的夢想所騙,那麼即使他們從中獲利,也難以稱為加害者。

郭台銘過去曾多次在國際上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女星王晴微波加熱雞蛋意外 眼角膜受傷經歷驚魂時刻

有「八點檔林志玲」稱號的女星王晴,日前在社群媒體分享了一則驚

2025-07-20 07:35

譚艾珍分享生活感悟:反對普發現金政策並讚揚台灣之美

資深藝人譚艾珍近日在社群媒體上表達對立法院三讀通過的「因應國

2025-07-20 07:30

熱帶系統發展中!北台灣侵襲機率達40%

根據氣象專家吳德榮最新分析,各國氣象模式顯示,本週三起將有新

2025-07-20 07:15

科技公司CEO因Coldplay演唱會「親吻鏡頭」曝光婚外情而辭職

美國科技公司Astronomer執行長安迪·拜倫(Andy

2025-07-20 07:05

藍營反罷免晚會遭遇陣雨干擾 民眾提前離場

國民黨於7月19日晚間在台中市政路與黎明路口「交六廣場」舉辦

2025-07-20 0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