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拜月老」系列走紅的YouTuber劉芒,在2023年因被多位攝影師與合作夥伴指控工作態度不佳及過度要求修圖而形象受損,導致人氣下滑,隨後她選擇低調結婚並暫別公眾視線。近期,劉芒透過與品牌合作推出聯名服飾重返公眾視野,此舉引發社群媒體討論,也讓過去的爭議再度受到關注。
針對劉芒在爭議後仍能獲得業配與品牌合作機會,專欄作家「冒牌生」於13日在臉書發表見解,直指問題核心不在劉芒個人,而是「我們想要什麼樣的網紅文化」。他反駁了「台灣人健忘」的說法,指出「大家只是很忙,不是忙著罵人,就是忙著滑別人的濾鏡人生」。
冒牌生分析現今網路生態實質上是一個由演算法與聲量主導的市場,「誰話題高,誰就值錢」,即使是負面聲量也能轉化為商業價值。他解釋品牌方深諳「試水溫」策略,先推出聯名產品測試市場反應,若反饋不佳,隨時可調整行銷策略,本質上只是「一筆預算,賭一波聲量」。
文章最後提出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該問的不是『劉芒為什麼還能接業配』,而是我們到底想追求什麼樣的網紅文化?」冒牌生建議,若大眾期待看到謙虛、敬業、真誠的創作者,就應該將關注度與支持給予真正值得的人,而非繼續為「最擅長操作情緒的那一群」貢獻流量。他強調,網路雖有記憶但缺乏耐心,人設可能崩塌也可能翻轉,真正決定誰能持續站在舞台上的,其實是觀眾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