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台灣團隊研發智能洗手監測系統 提升院內感染防控效率

2025-07-14 13:10  撰稿 / AI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桃園醫院共同組成的台灣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一套創新的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該研究成果已登上國際期刊《全球挑戰》(Global Challenges)封面。這套系統能確保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前等五大關鍵時刻確實執行手部清潔,並會對洗手時間未達40秒的情況發出紅色警告提醒。

此項研發源於2021年1月桃園醫院發生的台灣首起COVID-19院內感染事件,當時因加護病房醫師執行插管後未確實落實手部衛生,導致自身感染並引發後續連鎖反應。桃園醫院副院長鄭舒倖在記者會上表示,基於這次經驗,醫院與國衛院合作開發了這套監測系統,並以桃園醫院作為臨床驗證場域,目的在於隨時提醒醫護人員落實手部衛生,進一步優化院內感染防治措施。

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廖倫德指出,醫療照護相關感染是影響病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其中約20%至70%可透過正確洗手預防。然而,全球醫療機構的手部衛生遵從率中位數僅40%。雖然直接觀察醫護人員的洗手行為可提升遵從性,但這種方法消耗大量人力及時間。

考量到護理人員對隱私的顧慮,該系統採用被動式感測技術而非攝影機,透過藍牙訊號進行人員定位,並結合壓力感測器與超音波感測器來量測洗手時間與動作。廖倫德強調:「我們的目的不是抓出誰沒有好好洗手」,醫護人員只需配戴約隨身碟大小的藍牙追蹤器,可直接固定於識別證旁,且不會進行身分識別。

系統將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5大洗手時機簡化為進入病房後及離開病房前兩個關鍵時刻。透過多種無線偵測與感應裝置,系統可判斷醫護人員的洗手行為是否完整,包括監測乾洗手液的按壓量,以及濕洗手是否達到40秒標準。若洗手時間不足,系統會以紅色警示提醒,未來還將優化功能,讓裝置可即時震動提醒使用者。

這套手部衛生行為監測系統在成人加護病房的實際應用中,偵測準確率達72%。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表示,在全球面臨護理人力短缺的情況下,這項技術對醫療照顧體系具有重要意義,能有效解決人為監視的問題,同時減輕護理工作負擔。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王毅與拉夫羅夫北京會晤 強調中俄關係戰略價值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於13日在北京會見了來華

2025-07-14 18:15

台灣關稅懸而未決 新台幣創七月來新低

美國總統川普陸續公布各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稅率,但台灣至今

2025-07-14 18:10

星亞視覺8月上櫃 搶攻美國數位戶外廣告成長商機

全彩顯示系統專業製造商星亞視覺預計於8月上旬正式掛牌上櫃

2025-07-14 18:05

澳洲跨黨派州議員代表團抵台 深入交流民主治理與社會發展經驗

澳洲維多利亞州及南澳州跨黨派州議員代表團於14日抵達台灣

2025-07-14 18:00

國防部長顧立雄慰問南部救災官兵 致贈加菜金肯定無私奉獻

國防部長顧立雄於7月14日下午前往南部地區,慰問參與丹娜

2025-07-14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