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那荳蘭(Natawran)部落作為吉安鄉最大、也是花蓮縣北區規模最大的阿美族聚落,分布於宜昌村與南昌兩村,聚集超過一千戶阿美族家庭。這座最具阿美族象徵性的那荳蘭部落聚會所,在中央原民會、立委、花蓮縣政府與吉安鄉公所多方協力下,歷經18年的努力終於正式啟用。
據吉安鄉公所表示,這項工程歷經18年來克服用地變更、經費籌措等重重挑戰,最終在南昌停車場原址完成聚會所建設。總經費高達3119萬7699元,由花蓮縣政府自編預算補助2000萬元、原民會核定補助1000萬元,吉安鄉公所自籌119萬7699元。13日,吉安鄉長游淑貞陪同原民會參事督固‧撒耘、立委鄭天財、原民處長馬呈豪等人共同主持啟用典禮,場面隆重熱烈。
游淑貞表示,「一部落一聚會所」是縣長徐榛蔚與中央原民會共同推動的重要政策。她特別感謝106年時身為立委的徐榛蔚與鄭天財立委攜手合作,成功在中央爭取土地變更法案修整,讓部落族人等候18年的心願成真。
聚會所工程自112年12月開工,今年6月複驗完成,設有聚會空間、辦公室、衛浴設備、36格停車位與戶外樂活區,充分滿足部落各項活動需求。建築設計富含文化意涵,立柱標示著Natawran部落九個年齡階級(Selar),象徵族人從少年到長老的責任傳承與生命歷程。
立委鄭天財表示,自104年推動該案以來歷經無數挑戰,感謝鄉公所與代表會的支持,並獲族人的團結與等待,才能見到今日圓滿成果。原民處長馬呈豪則以「18年心願終於實現」為題,感謝歷任民代支持與在地耆老堅持不懈的努力。
典禮中,頭目們親自為20位耆老披上象徵智慧與榮耀的傳統披肩Hahidaw,這些披肩由部落青年手工自製織成,象徵對長輩的敬意與文化傳承的延續。
目前,吉安鄉已完成東昌、光華、慶豐、南華、簿簿、七腳川等六座聚會所,那荳蘭正式成為吉安鄉第七座部落重大建設。而仁安部落聚會所正在興建中,小台東、博愛新村與干城部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