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教會公報》創刊140週年之際,台灣教會公報社與高雄市打狗台語文促進協會達成重要合作,將1969年前以白話字(Pe̍h-ōe-jī)發行的珍貴報導文獻,正式納入《ChhoeTaigi 台語辭典⁺》資料庫,雙方於7月12日在台南總社舉行簽約儀式,為台語文化保存開創新頁。
被譽為「台灣第一報」的《台灣教會公報》自1885年創刊以來,以白話字記錄台灣社會風貌,保存了百年前的台語原貌。打狗台語文促進協會理事長鄭智程表示,這批歷史文獻語句自然、語彙豐富,透過比對不同時期的語用變化,能幫助學習者深化語感與表達能力。協會理事、《辭典⁺》負責人吳家銘則強調,語言學習不僅需要單字,更需要完整語句輔助,《教會公報》的文獻極具學習價值。
《台灣教會公報》最初名為《台灣府城教會報》,是台灣早期羅馬字出版的代表刊物,直至1969年3月因政策限制而轉型。公報社社長方嵐亭牧師期望,這批超過百年歷史的報紙文獻透過數位應用,能在當代發揮更廣泛的影響力。
由「台文雞絲麵」團隊管理的《ChhoeTaigi 台語辭典⁺》已整合多部辭典,收錄超過90萬筆詞語。吳家銘指出,此次合作不僅將收錄文獻,還將結合協會「台文博覽會」活動,推動講座與課程,讓珍貴的台語文資源真正走入生活,為台語文化傳承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