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德媒揭露:中國稀土產業轉移緬甸,環境與社會代價沉重

2025-07-06 20:00  撰稿 / AI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近期發表調查報導,揭露中國稀土產業的真相:大部分所謂的「中國稀土」實際上源自緬甸,再運往中國加工。這種產業轉移背後反映了中國環保政策收緊後的產業外移現象,同時也帶來嚴重的環境與社會問題。

報導指出,緬甸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外國稀土供應國。根據中國海關2024年數據,中國約三分之二的稀土進口來自緬甸。市場研究機構Adamas Intelligence更指出,全球57%的金屬鏑和鋱(用於生產電動車磁鐵等關鍵零件)來自緬甸。

這些稀土主要在緬北克欽邦開採。自2021年緬甸軍事政變後,當地稀土開採活動急劇增加。據緬甸智庫ISP Myanmar調查,2021至2024年間,克欽邦新增245個稀土礦場,比政變前四年增加超過一倍。這些礦場背後多為中國投資或中緬合作企業,三年間對中國供貨價值達36億美元(約新台幣1041億元),比政變前四年增長500%。

然而,這種快速發展帶來嚴重環境後果。泰國一所大學最近發布的研究顯示,稀土礦場附近溪流含有極高濃度的有毒重金屬和放射性元素。環保組織警告,這些污染可能導致癌症和流產等嚴重健康問題。

英國華威大學研究者丹森勞恩指出,中國企業在緬甸採用成本最低但對環境高度有害的開採方式。原材料專家克呂莫則批評中國的雙重標準:在國內提高環保要求,卻在鄰國繼續破壞性開採。

報導還揭露,稀土開採不僅造成環境危害,還加劇了當地的政治衝突。克欽邦的稀土礦場被不同武裝勢力控制,開採收入被用於擴充武裝力量,延長了當地持續多年的內戰。

環保組織Earthrights International估計,由於緬甸稀土在全球供應鏈中占比重大,「幾乎沒有哪塊電動車的磁鐵中,沒有包含來自緬甸的爭議性原料」,使這一問題具有全球性影響。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颱風丹娜絲登陸嘉義布袋 澎湖台南測得16級強陣風

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料,颱風丹娜絲中心已於7月6日23時

2025-07-07 01:00

中颱丹娜絲於嘉義布袋登陸 台南沿海測得16級強陣風

中度颱風丹娜絲於7月6日晚間23時40分從嘉義縣布袋鎮登

2025-07-07 00:35

林士傑遇刺案將滿周年 警方已鎖定槍手身分靜待時機

台南市區漁會前理事長林士傑去年7月8日在住家門前遭槍擊身

2025-07-07 00:30

淡水新景點「晴花鹿苑」開幕!4千坪日式庭園與鹿角蕨溫室,門票200元可折抵400元消費

新北淡水新增一處充滿綠意的質感景點!隱身於淡金路旁小巷中

2025-07-07 00:25

中華女籃擊敗日本隊 彭詩晴與庫克斯合砍50分奪瓊斯盃第4名

在第44屆雙北威廉瓊斯盃國際籃球邀請賽女子組最後一戰中,

2025-07-07 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