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陸媒報導,儘管傳統航運旺季已經來臨,中美海運價格卻出現大幅下滑的現象,一個月內跌幅高達40%至63%。這一反常現象主要歸因於美國經濟復甦前景不明朗,導致中美貨物運輸需求缺乏增長動力。
財新網引述上海航運交易所7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至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的運價分別為2089美元/FEU和4124美元/FEU。相較於6月6日中美達成90天關稅減免協議後的價格(美西5606美元/FEU、美東6939美元/FEU),一個月內分別暴跌63%和41%。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ISM製造業PMI為49,已連續4個月低於榮枯線,其中訂單和就業指數萎縮加劇,反映美國製造業持續低迷。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預測,由於北美進口貨量已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北美進口貨量增速將回落,2023至2024年北美地區進口貨量年均增長率僅為1.6%,為全球最低水平。
業界人士分析,5月底大出口商集中出貨,使航運公司對美線需求產生樂觀預期,因此增加運力、航線和班次。然而,由於關稅減免窗口期短暫,許多中小出口商不願為短期利益重啟出口,導致實際貨量遠低於預期。市場對中美最終能達成的關稅協議普遍持謹慎態度。
華泰期貨研究報告指出,中美航線需求此前快速增加導致運價大漲,促使航運公司在6至7月積極恢復運力。上海至美國航線6月每週平均運力月增46%至35萬TEU,7月預計進一步增至35.9萬TEU。
面對需求不振,航運公司已開始計劃裁撤中美航線運力。數據顯示,6月30日至8月3日期間,全球主要航線共宣布取消48個航次,其中近半數集中在中國至北美航線。馬士基集團最新報告指出,由於中美關稅暫停緩衝期可能在8月結束,許多客戶正重新評估出貨時間,這將使第三季海運市場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