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癌症關懷基金會最新公布的全台國小學童飲食與健康問卷調查,飲食習慣與近視發展有顯著關聯。研究顯示,每天攝取兩碗深綠色蔬菜的學童,其近視風險比不吃蔬菜的同儕低30%。這項橫跨全台10個縣市、有效問卷超過2.5萬份的大規模調查,為期一年,揭示了影響學童視力健康的關鍵因素。
營養師徐佩瑜指出,菠菜、芥藍菜、山茼蒿等深綠色蔬菜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C等營養素,這些成分是眼睛的「天然防護罩」。她建議學童應多食用羽衣甘藍、菠菜、芥藍菜、山茼蒿、油菜心、糯米椒、青椒等深綠色蔬菜,同時搭配胡蘿蔔、紅椒、黃椒等深黃紅色蔬菜,以獲取全面的護眼營養。
為了最大化吸收這些護眼營養素,徐佩瑜建議搭配優質食用油一起攝取。深綠色蔬菜可以水炒時加入食用油,或川燙後拌入橄欖油等健康油脂,以提高營養素的吸收效率。
此外,調查也發現,有戶外活動習慣的學童,近視風險比完全沒有戶外活動的孩子低10%至20%。專家建議每天應有120分鐘的戶外光照時間。值得注意的是,花蓮和台東縣的學童近視率分別僅為25.8%和14.9%,遠低於全台平均,研究人員推測這可能與花東地區綠化程度高,有助於眼睛經常聚焦於遠距離目標有關。
調查對象為國小3至6年級學生,結果顯示年齡越大,近視風險明顯增加,且女生的近視風險是男生的1.1倍。徐佩瑜解釋,女性是近視發展的高風險族群,主要因為女性青春期比男性提早1至2年,人體成長會同步伴隨眼軸快速增長,若用眼習慣不當,眼軸增長速度可能異常加快,導致近視風險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