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根據協議條款,越南輸美商品將被課徵20%關稅,轉運貨物則高達40%。美國智庫專家分析,這一稅率模式可能會擴展至東協地區,但台灣即使面臨龐大對美貿易順差,也不太可能被課徵相同稅率。
川普今年4月初推出「對等關稅」政策,對多國徵收11%至50%不等的關稅,隨後設定90天暫緩期,期間僅實施10%基準關稅,讓各國有機會與美國談判爭取較低稅率。這一暫緩期將於7月9日到期,川普已多次表明不打算延長。
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國際經濟專家華特斯指出,美國對越南貿易逆差擴大主要源於美中第一次貿易戰後,部分投資從中國轉移至越南。雖然20%的稅率低於美國目前對中國徵收的關稅,但仍屬較高水平,這意味著中國投資可能繼續轉向越南,但從越南出口至美國的成本依然不低。
根據美國統計數據,越南去年是美國第6大進口供應國,出口額近1370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居全球第3,僅次於中國和墨西哥。越南也是紡織品和運動服裝的重要供應國。
對於台灣而言,華特斯認為「很難想像台灣也會被課以20%的稅率」。雖然2024年美國對台貨品貿易逆差達739.2億美元,使台灣成為美國第6大逆差來源,但台灣貿易逆差擴大主要是因為人工智慧相關產品出口增加,而非來自中國轉移的新投資。
華特斯進一步分析,20%的關稅稅率可能會適用於整個東協地區,而針對轉運貨物的40%關稅則更像是政治表態,實際執行可能面臨困難。在美國先前設定的對等關稅中,越南稅率為46%,台灣則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