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崐萁7月1日在花蓮舉辦兩場大規模反罷免造勢活動,現場旗海飄揚、人聲鼎沸,宛如選舉造勢般熱烈。這兩場活動共吸引近兩千名支持者參與,從台上到台下的互動都展現出支持者對傅崐萁的強烈情感連結與動員力。
在全國性「大罷免」行動中,國民黨立委傅崐萁成為首要目標,民進黨與罷免團體採取「擒賊先擒王」策略,試圖撼動這位「花蓮王」的地位。然而,從造勢現場氣氛可見,傅崐萁支持者不僅出席,更展現高度投入,這與一般選舉時的「人頭場面」截然不同,反映出他在地方長期經營的厚實基礎。
當地計程車司機的看法也印證這一點。有司機表示:「傅崐萁是有些問題啦,但你問誰最懂花蓮,可能也只有他。他知道花蓮人要什麼,也真的有在做事。」另一位司機分享自身經歷,因地方育兒補助和老人搭車優惠等政策受惠,認為批評傅崐萁完全沒做事「真的也不公平」。
在造勢活動中,傅崐萁高調反擊外界對他推動「花東三法」的批評,包括《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與《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當他問道「花蓮人需不需要這些交通建設?」台下支持者毫不遲疑地回應「需要!」,掌聲如雷,突顯東部居民對改善交通的強烈期待。
然而,地方人士也指出,這次民進黨的罷免行動力道前所未有,從話術、節奏到輿論鋪排,都顯示中央有明確布局。對綠營而言,若能成功罷免傅崐萁,不僅象徵藍營一大挫敗,更能激勵全台其他選區跟進,創造「罷一成功,全台震動」的政治效應。
從目前地方氛圍來看,要成功罷免傅崐萁仍有相當難度。他長年在地經營形成的「有爭議但有效率」政治形象,在資源稀缺的花蓮,往往比清廉無爭更具說服力。從現在到7月26日,傅崐萁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能否催出足夠支持者返鄉投下「不同意罷免票」,這將決定他能否守住立委席次、延續「花蓮王」的政治影響力。
對民進黨而言,如果能成功罷免「首惡」傅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