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投資使用代理型AI技術的積極度高於多數歐美與亞洲市場半數受訪企業因快速投資而產生新舊技術脫節與紊亂面對市場波動,台灣企業挪用創新資金以維穩營運的傾向更為明顯台北2025年5月13日--根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IBV)最新進行與發表的全球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市場環境劇烈變動、且企業內部已經出現新舊技術脫節的狀況,CEO們仍積極推動企業級AI應用;預期未來兩年AI投資的增幅將超過一倍以上。根據IBM商業價值研究院最新發表的全球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市場環境劇烈變動、且企業內部已經出現新舊技術脫節的狀況,CEO們仍積極推動企業級AI應用;預期未來兩年AI投資的增幅將超過一倍以上。IBM在今年二月至四月之間進行一年一度的企業CEO調查,訪問了全球2,000位CEO,其中40位來自台灣。結果顯示,超過六成(61%)的受訪CEO正積極採用代理型AI技術,且應用規模將持續擴大;受訪的台灣企業積極度(67%)略高於多數歐美與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大陸、日本與韓國等。同時,近八成(79%)受訪的台灣CEO表示,已經著手協助員工應對使用代理型AI產生的營運與企業文化變革,比例遠高於全球平均值(64%)。根據本次調查結果,近七成(68%)的受訪CEO認為擁有整合完備的企業資料架構,是驅動跨部門協作與創新的關鍵,也有72%的受訪CEO認為,充分運用企業專有資料才能創造生成式AI的商業價值。然而半數受訪者(50%)承認,由於近期加速投資啟用新技術,企業內部已經出現新舊技術脫節與零散狀態。當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斷升高,IBM建議企業善用自有數據與AI技術轉為競爭優勢。IBM公司副董事長柯恩(GaryCohn)在本次研究報告的前言中寫道:「AI技術已經自證能夠協助企業加速獲得更高的效率和生產力;具備勇氣、將風險視為機會的CEO勝出的機率大增。」台灣IBM諮詢總經理林翰認為,對於AI技術,許多CEO們都嘗試在實現ROI的短期壓力與持續創新的策略考量之間取得平衡。然而,市場紀錄已經證明,不斷創新的組織,尤其在不確定因素遽增之際,仍然繼續保持創新動能的企業,將更有能力抓住商機。其他主要發現包括:CEO們面臨在短期投資回報與長期創新之間取得平衡的壓力受訪CEO表示,迄今只有25%的AI專案實現了預期的投資回報;僅有16%的AI專案在企業內部獲得大規模應用。為了快速取得進展,約三分之二(65%)的受訪CEO表示,其組織傾向於啟動易於取得投資回報的AI專案。68%的受訪CEO表示,其組織有明確的指標以衡量創新投資回報;受訪的台灣企業為AI專案設定清晰指標的比例達到78%。52%的CEO表示,除了樽節成本,其組織投資生成式AI應用已經獲得其他效益。僅37%的CEO認為採用新技術「因爭先而出錯」比「謹慎而正確」更好;然而64%的受訪CEO承認,「害怕落後」的心態促使他們在尚未完全瞭解某些技術價值之前就投資採購。對於採用新科技,受訪的台灣企業相形之下更為謹慎(53%)。近六成(59%)的受訪CEO承認,當市場發生變化,其組織可能挪用創新資金以維持營運;而台灣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選擇優先維穩營運則更為明顯(68%)。67%的受訪者需要更大的預算彈性,以抓住驅動長期成長和創新的機會。85%的受訪CEO預估,對於規模化應用AI提升生產力和節省成本的投資,到2027年可以取得回報;半數(50%)的受訪台灣企業則更為樂觀,預期一年之內即可在前述領域取得投資回報。77%的受訪CEO預計對於規模化應用AI創造成長與業務拓展的投資可以取得回報。由於企業欠缺專業知識與技能,CEO們認為策略型領導力和專業人才是實現AI商業價值的關鍵69%的受訪CEO表示,擁有一支深刻理解企業策略、並有權做出關鍵決策的經理人團隊,是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67%的受訪CEO表示,給予人才正確的職位、發揮該職位所需的專業知識、並設計有效的激勵措施,才能創造企業的差異性。CEO們認為組織內部缺乏協作、人員抗拒風險與變革、及缺乏專業技能與知識,是當前企業創新的最大障礙;受訪的台灣企業CEO表示最大的創新阻力來自於內部人員(55%),高於全球平均(38%)與居次的預算/資源不足(55%)。CEO們認為約有三分之一(31%)的員工未來三年內需要提升能力或接受新的訓練;65%的受訪CEO表示,其組織將利用自動化工具彌補員工技能差距。54%的受訪CEO正在招募與AI有關的職位;這些職位在一年之前並不存在。查閱完整研究報告請造訪https://www.ibm.com/thought-leadership/institute-business-value/en-us/c-suite-study/ceo研究方法IBM商業價值研究院與牛津經濟研究院共同在2025年2月至4月間,對來自33個國家和24個產業的2,000位執行長進行了訪問。訪談問題主要包括組織績效、策略重點和企業創新時的挑戰。本調查也探討執行長所屬企業如何管理變革、採用AI技術、制訂決策、領導方式、人才策略、企業文化轉型、協作模式與監管符規等議題。關於IBMIBM是全球領先的混合雲、人工智慧及企業服務提供者,服務遍及全球175多個國家。IBM協助企業從資料中獲得商業洞察、簡化流程、降低成本並增強競爭力。來自金融服務、電信和醫療等關鍵領域的機構,採用IBM混合雲平台及RedHatOpenShift進行數位轉型。IBM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和產業導向的雲端解決方案及企業服務領域持續創新,為客戶提供開放且靈活的選擇。公司秉持誠信、透明治理、社會責任、多元包容的企業文化,奠定了IBM的業務基石。台灣IBM公司新聞室:https://taiwan.newsroom.ibm.com/新聞聯絡IBM公司公關部
[email protected]
台灣企業投資使用代理型AI技術的積極度高於多數歐美與亞洲市場
半數受訪企業因快速投資而產生新舊技術脫節與紊亂
面對市場波動,台灣企業挪用創新資金以維穩營運的傾向更為明顯
台北2025年5月13日 -- 根據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 (IBV) 最新進行與發表的全球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市場環境劇烈變動、且企業內部已經出現新舊技術脫節的狀況,CEO們仍積極推動企業級AI應用;預期未來兩年AI投資的增幅將超過一倍以上。
根據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最新發表的全球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儘管市場環境劇烈變動、且企業內部已經出現新舊技術脫節的狀況,CEO們仍積極推動企業級AI應用;預期未來兩年AI投資的增幅將超過一倍以上。

根據您提供的文章,我將提供一些相關延伸知識:
代理型AI(Agent AI)技術是指能夠代表使用者自主執行任務的人工智慧系統,它比傳統AI更具自主性,能夠理解複雜指令、做出決策並執行多步驟任務。這類技術包括如OpenAI的ChatGPT、Microsoft Copilot、Anthropic Claude等大型語言模型,以及更專業的垂直領域AI代理。
企業級AI應用通常指的是在企業規模部署的AI解決方案,這些應用需要考慮企業的特定需求,包括安全性、可擴展性、法規合規性等。與消費級AI相比,企業級AI通常需要更嚴格的數據治理和安全措施。
AI投資回報率(ROI)的衡量是企業面臨的重要挑戰。根據McKinsey的研究,AI專案的ROI通常分為短期(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長期(業務創新、市場擴張)兩類。文中提到僅25%的AI專案實現預期回報,這與全球其他研究機構如Gartner的數據相近,後者估計約70%的AI專案未能進入生產環境。
企業資料架構整合是AI成功的關鍵基礎。資料孤島(Data Silos)是許多企業面臨的常見問題,指數據被封閉在不同部門或系統中,無法有效共享。數據湖(Data Lake)和企業數據網格(Data Mesh)是近年來解決此問題的主要方法。
新舊技術脫節(技術債務,Technical Debt)是指企業在快速採用新技術時,因未能有效整合或淘汰舊系統而產生的複雜性和維護成本。Gartner研究顯示,平均企業約40%的IT預算用於處理技術債務問題。
AI人才缺口是全球性問題。根據World Economic Forum的報告,AI專業人才需求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長,遠超過供應增長率。這導致企業在AI轉型中面臨人才挑戰,也是為何54%的CEO正在招募一年前不存在的AI相關職位。
企業內部對AI的抵抗情況在台灣(55%)高於全球平均(38%),這反映了技術採用中的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挑戰。Prosci研究指出,有效的變革管理可將專案成功機率提高六倍。
IBM商業價值研究院(IBV)是IBM旗下的思想領導力研究機構,自1970年代成立以來,定期發布基於全球調查的產業洞察報告,被認為是企業轉型策略的重要參考資源。
IBM 在今年二月至四月之間進行一年一度的企業CEO 調查,訪問了全球 2,000 位 CEO,其中40位來自台灣。結果顯示,超過六成 (61%) 的受訪CEO正積極採用代理型AI技術,且應用規模將持續擴大;受訪的台灣企業積極度 (67%) 略高於多數歐美與亞洲市場包括中國大陸、日本與韓國等。同時,近八成 (79%) 受訪的台灣CEO表示,已經著手協助員工應對使用代理型AI產生的營運與企業文化變革,比例遠高於全球平均值 (64%)。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近七成 (68%) 的受訪 CEO 認為擁有整合完備的企業資料架構,是驅動跨部門協作與創新的關鍵,也有72% 的受訪 CEO 認為,充分運用企業專有資料才能創造生成式AI的商業價值。然而半數受訪者 (50%) 承認,由於近期加速投資啟用新技術,企業內部已經出現新舊技術脫節與零散狀態。
當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不斷升高,IBM 建議企業善用自有數據與AI技術轉為競爭優勢。IBM 公司副董事長柯恩 (Gary Cohn) 在本次研究報告的前言中寫道:「AI技術已經自證能夠協助企業加速獲得更高的效率和生產力;具備勇氣、將風險視為機會的 CEO勝出的機率大增。」 台灣 IBM 諮詢總經理林翰認為,對於AI技術,許多CEO們都嘗試在實現ROI的短期壓力與持續創新的策略考量之間取得平衡。然而,市場紀錄已經證明,不斷創新的組織,尤其在不確定因素遽增之際,仍然繼續保持創新動能的企業,將更有能力抓住商機。
其他主要發現包括:
CEO們面臨在短期投資回報與長期創新之間取得平衡的壓力
- 受訪CEO表示,迄今只有 25% 的AI專案實現了預期的投資回報;僅有16% 的AI專案在企業內部獲得大規模應用。
- 為了快速取得進展,約三分之二 (65%) 的受訪 CEO 表示,其組織傾向於啟動易於取得投資回報的AI專案。68% 的受訪 CEO 表示,其組織有明確的指標以衡量創新投資回報;受訪的台灣企業為AI專案設定清晰指標的比例達到78%。
- 52% 的 CEO 表示,除了樽節成本,其組織投資生成式AI應用已經獲得其他效益。
- 僅 37% 的CEO認為採用新技術「因爭先而出錯」比「謹慎而正確」更好;然而64% 的受訪 CEO 承認,「害怕落後」的心態促使他們在尚未完全瞭解某些技術價值之前就投資採購。 對於採用新科技,受訪的台灣企業相形之下更為謹慎 (53%)。
- 近六成 (59%) 的受訪CEO 承認,當市場發生變化,其組織可能挪用創新資金以維持營運;而台灣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選擇優先維穩營運則更為明顯 (68%)。67% 的受訪者需要更大的預算彈性,以抓住驅動長期成長和創新的機會。
- 85% 的受訪 CEO預估,對於規模化應用AI 提升生產力和節省成本的投資,到2027年可以取得回報;半數 (50%) 的受訪台灣企業則更為樂觀,預期一年之內即可在前述領域取得投資回報。77% 的受訪 CEO 預計對於規模化應用 AI創造成長與業務拓展的投資可以取得回報。
由於企業欠缺專業知識與技能,CEO們認為策略型領導力和專業人才是實現AI商業價值的關鍵
- 69% 的受訪CEO表示,擁有一支深刻理解企業策略、並有權做出關鍵決策的經理人團隊,是企業能否成功的關鍵;67% 的受訪 CEO 表示,給予人才正確的職位、發揮該職位所需的專業知識、並設計有效的激勵措施,才能創造企業的差異性。
- CEO們認為組織內部缺乏協作、人員抗拒風險與變革、及缺乏專業技能與知識,是當前企業創新的最大障礙;受訪的台灣企業CEO表示最大的創新阻力來自於內部人員 (55%),高於全球平均 (38%) 與居次的預算/資源不足 (55%)。
- CEO們認為約有三分之一 (31%) 的員工未來三年內需要提升能力或接受新的訓練; 65% 的受訪CEO表示,其組織將利用自動化工具彌補員工技能差距。
- 54% 的受訪 CEO 正在招募與 AI 有關的職位;這些職位在一年之前並不存在。
查閱完整研究報告請造訪 https://www.ibm.com/thought-leadership/institute-business-value/en-us/c-suite-study/ceo
研究方法
IBM 商業價值研究院與牛津經濟研究院共同在 2025 年 2 月至 4 月間,對來自 33 個國家和 24 個產業的 2,000 位執行長進行了訪問。 訪談問題主要包括組織績效、策略重點和企業創新時的挑戰。本調查也探討執行長所屬企業如何管理變革、採用AI技術、制訂決策、領導方式、人才策略、企業文化轉型、協作模式與監管符規等議題。
關於 IBM
IBM 是全球領先的混合雲、人工智慧及企業服務提供者,服務遍及全球 175 多個國家。IBM 協助企業從資料中獲得商業洞察、簡化流程、降低成本並增強競爭力。來自金融服務、電信和醫療等關鍵領域的機構,採用 IBM 混合雲平台及 Red Hat OpenShift 進行數位轉型。IBM 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和產業導向的雲端解決方案及企業服務領域持續創新,為客戶提供開放且靈活的選擇。公司秉持誠信、透明治理、社會責任、多元包容的企業文化,奠定了 IBM 的業務基石。
台灣 IBM 公司新聞室:https://taiwan.newsroom.ibm.com/
新聞聯絡
IBM 公司公關部 Kate Liu [email protected]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