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貿高層在瑞士進行談判後發布聯合聲明,雙方同意大幅降低互徵關稅,暫時緩解了全球供應鏈與貿易停滯風險。根據協議,美國對中國加徵的關稅將從145%降至30%,中國對美國的關稅則從125%降至10%。
此次談判主要聚焦於4月2日「解放日」後雙方互相加徵的關稅。美方同意將「解放日」宣布的34%關稅降至10%,另外24%的關稅則在初始90天內暫停實施。然而,美國年初以芬太尼為由對中國加徵的20%關稅並未在此次談判中得到解決。
中國方面則承諾對等處理34%關稅,並暫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但2月和3月對美國實施的反制措施並不包含在此次協議中。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4月4日宣布對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問題在此次談判中並未明確解決。當被問及是否會取消稀土或關鍵礦物的出口許可管制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避而不答。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團隊分析認為,此次聲明達成「階段性」共識,但並不意味著中美結構性矛盾已實質消解,也不預示大國博弈邏輯的根本改變,更不意味著中美兩國未來不會出現摩擦與嚴重分歧。
東莞台商協會前會長翟所領表示,短期來看這是非常好的消息,但90天後的情況難以預測。他認為美國對中政策態度不會改變,美國只是採取「暫時退讓辦法」。
此外,美國對小額包裹的限制政策也是懸而未決的問題之一。川普政府今年2月取消了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的政策,這一措施對跨境電商造成了一定影響。
雙方還同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為未來的溝通與協商提供平台。然而,多項關鍵問題仍未解決,為美中貿易關係埋下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