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野鳥學會最新調查顯示,珍貴稀有保育鳥類黃鸝在高雄的族群數量已達133隻,不僅成功挺過去年多次風災侵襲,更創下歷年新高紀錄,8年間成長7倍,使高雄成為全國黃鸝數量最多的城市。
黃鸝曾因天然與人為因素威脅,全國族群一度僅存300隻。高雄市野鳥學會自2017年開始進行保育行動與年度普查,當時平均數量僅19隻,如今已大幅增長至133隻,成果令人振奮。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近期南下調查時,讚譽高雄為「黃鸝之都」。
調查顯示,鳳山區因擁有最多公園及衛武營都會公園等大面積綠地,發現35隻黃鸝,為數量最多的行政區。其次為鳥松區31隻,主要集中在澄清湖風景區。左營區的蓮池潭周邊、世運主場館附近樹林,以及大寮區的鳳凰山、百合園區等地,也都成為黃鸝理想的棲息與繁殖地。
高雄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六都之冠,雖然去年遭受山陀兒等4個颱風重創,造成大量樹木倒塌,但由於颱風避開了黃鸝繁殖季,對整體族群影響有限。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提醒,過度餵食松鼠會導致公園松鼠數量過多,進而侵擾鳥類生態;同時建議市府在修剪樹木時,避免斷頭和過度修剪,儘量保留高大樹木,為黃鸝提供理想的棲息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高雄大學已與鳥會簽署黃鸝保育聯盟,將校園作為研究保育基地,共同監測和守護黃鸝生態,成為生命教育的最佳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