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於5月9日「台灣無酒日」前夕發布重要健康警示,強調「安全飲酒量」的概念並不存在,即使少量飲酒也會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
根據衛福部說明,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確認酒精代謝產物「乙醛」為一級致癌物,與食道癌、肝癌、大腸癌、直腸癌、口咽癌、喉癌及乳癌等七種癌症有明確關聯。更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民眾因基因特性,約有50%的人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有效代謝乙醛,使這種致癌物在體內停留時間延長,大幅增加致癌風險。
衛福部提醒,若飲酒後容易出現臉紅、心悸等症狀,即表示體內乙醛去氫酶基因可能有變異或缺損,應立即停止飲酒。為響應台灣無酒日,衛福部設立的台灣戒酒暨酒癮防治中心與馬偕紀念醫院等機構共同舉辦「台灣無酒週啟動記者會」,並於5月7日及9日在馬偕紀念醫院舉辦衛教宣導與專題講座,推廣健康不飲酒文化。
對於有飲酒困擾或疑似酒精成癮的民眾,衛福部提供每人每年4萬元的酒癮治療費用補助,並設有免付費戒酒專線0800-255959(愛我無酒無酒),全台136家指定酒癮治療機構也可提供專業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