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近日出現罕見的劇烈升值,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從上週五到本週一,台幣短短三天內升值幅度達6.5%至7%,而從今年初至今,累計升值幅度更逼近12%。外匯市場瞬間波動,讓不少企業與投資人措手不及,引發對是否出現「台版廣場協議」的熱議。
台幣向來以穩定聞名,這次劇烈升值的異常波動,恰巧發生於台美經貿代表團赴美談判期間。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指出,台灣是美方「FirstFour」首波貿易談判對象之一,市場懷疑此波升值是否與台美關稅及匯率談判牽連。此情況被聯想為1985年導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廣場協議」翻版,激起各界對談判透明度與匯率自主權的關切。
央行總裁楊金龍對此召開記者會強調,央行並未操控匯率,也不存在「海湖莊園協議」或類似廣場協議的安排。他澄清此次台幣升值與關稅談判無關,並表示台灣未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只是觀察名單成員。
不過,楊金龍在記者會上的結巴表現與答覆模糊,引來輿論質疑。外界仍關注央行是否消極放任台幣升值,以符合美方期待。有分析指出,美方可能有意將關稅與匯率掛鉤,日本在類似談判中曾兩度明確拒絕這類綁定,而台灣是否有談判餘地,仍是未知數。
總統賴清德隨後發表五點聲明,強調台幣升值與關稅談判無關,並指出匯率變動與經濟基本面強勁有關。他引述去年GDP成長4.59%、今年第一季達5.37%作為支撐,並表示外資看好台股、資金流入台灣,是推升台幣的主因。然而,外界對此解釋抱持懷疑,指出短短三天外資淨流入僅約244億新台幣,難以支撐如此劇烈的匯價變化。
有聲音質疑政府是否刻意利用台幣升值來轉移國內大罷免議題的焦點,正如早前傳出的大關稅消息一度被視為分散注意力的手段。如今罷免運動進入高峰,已有超過30個選區完成第二階段連署,而匯市卻出現異常震盪,引發政治操作的聯想。
此外,台幣相對美元大幅升值,卻未帶動日圓升值,導致不少民眾湧入網銀平台換匯,引發系統當機。央行隨後緊急開會因應,但市場對央行的作為與應對節奏感到疑慮。
經濟學者與市場人士警告,若匯率波動繼續失控,將重創出口導向的台灣傳統產業及科技製造業。政府與央行應儘速提出穩定措施,避免重蹈日本失落三十年的覆轍。
台幣近日出現罕見的劇烈升值,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從上週五到本週一,台幣短短三天內升值幅度達6.5%至7%,而從今年初至今,累計升值幅度更逼近12%。外匯市場瞬間波動,讓不少企業與投資人措手不及,引發對是否出現「台版廣場協議」的熱議。
台幣向來以穩定聞名,這次劇烈升值的異常波動,恰巧發生於台美經貿代表團赴美談判期間。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指出,台灣是美方「First Four」首波貿易談判對象之一,市場懷疑此波升值是否與台美關稅及匯率談判牽連。此情況被聯想為1985年導致日本經濟長期停滯的「廣場協議」翻版,激起各界對談判透明度與匯率自主權的關切。
央行總裁楊金龍對此召開記者會強調,央行並未操控匯率,也不存在「海湖莊園協議」或類似廣場協議的安排。他澄清此次台幣升值與關稅談判無關,並表示台灣未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只是觀察名單成員。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台幣升值與外匯市場相關知識:
匯率波動影響因素:匯率變動通常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經濟基本面(如GDP成長、貿易順差)、利率差距、國際資本流動、政治因素和市場預期等。異常劇烈的匯率波動可能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央行干預機制:各國央行通常透過多種方式干預匯市,包括直接買賣外匯、調整利率、實施資本管制等。央行干預可分為"沖銷式干預"(sterilized intervention)和"非沖銷式干預"(non-sterilized intervention),前者不影響貨幣供應量,僅改變貨幣組合。
匯率操縱觀察名單:美國財政部定期發布匯率報告,將符合特定條件的國家列入"觀察名單"。被列入名單並不等同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但表示美方正密切關注該國匯率政策。台灣自2020年以來多次被列入此觀察名單。
廣場協議歷史背景:1985年9月,美國、日本、西德、法國和英國在紐約廣場飯店簽署協議,同意共同干預匯市使美元貶值。協議後,日圓對美元匯率在短期內從240日圓升至120日圓,給日本出口產業帶來嚴重衝擊,被許多經濟學家認為是日本泡沫經濟和後續"失落三十年"的導火線之一。
匯率與貿易談判關聯:在國際貿易談判中,匯率議題常成為重要內容。美國過去曾多次將匯率與貿易條件綁定,特別是對其認為維持貨幣低估以獲取貿易優勢的國家。
台灣出口產業與匯率敏感度:台灣是典型的出口導向經濟體,製造業與科技產業對匯率波動尤為敏感。台幣大幅升值可能削弱出口競爭力,特別是在利潤率本就不高的傳統製造業。
外匯存底與匯率管理:台灣擁有全球排名前列的外匯存底,這為央行提供了較大的匯率管理空間。央行可透過釋出外匯存底來緩解台幣過度升值壓力。
匯市流動性與波動性:外匯市場是全球流動性最高的金融市場之一,但小型經濟體的貨幣有時會因流動性不足而出現劇烈波動。市場恐慌或投機行為可能放大這種波動。
不過,楊金龍在記者會上的結巴表現與答覆模糊,引來輿論質疑。外界仍關注央行是否消極放任台幣升值,以符合美方期待。有分析指出,美方可能有意將關稅與匯率掛鉤,日本在類似談判中曾兩度明確拒絕這類綁定,而台灣是否有談判餘地,仍是未知數。
總統賴清德隨後發表五點聲明,強調台幣升值與關稅談判無關,並指出匯率變動與經濟基本面強勁有關。他引述去年GDP成長4.59%、今年第一季達5.37%作為支撐,並表示外資看好台股、資金流入台灣,是推升台幣的主因。然而,外界對此解釋抱持懷疑,指出短短三天外資淨流入僅約244億新台幣,難以支撐如此劇烈的匯價變化。
有聲音質疑政府是否刻意利用台幣升值來轉移國內大罷免議題的焦點,正如早前傳出的大關稅消息一度被視為分散注意力的手段。如今罷免運動進入高峰,已有超過30個選區完成第二階段連署,而匯市卻出現異常震盪,引發政治操作的聯想。
此外,台幣相對美元大幅升值,卻未帶動日圓升值,導致不少民眾湧入網銀平台換匯,引發系統當機。央行隨後緊急開會因應,但市場對央行的作為與應對節奏感到疑慮。
經濟學者與市場人士警告,若匯率波動繼續失控,將重創出口導向的台灣傳統產業及科技製造業。政府與央行應儘速提出穩定措施,避免重蹈日本失落三十年的覆轍。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