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50多歲婦女日常活動感到無力 醫師診斷為肌少症

2025-04-21 17:35  撰稿 / AI

一位50多歲剛成為祖母的「阿珠姨」發現自己爬樓梯時氣喘吁吁,甚至無法輕鬆抱起孫子,日前散步時還因腳軟突然跌倒。在家人陪同下就醫後,醫師診斷她患有「肌少症」,這讓她不禁詢問:「我真的老了嗎?」醫師提醒,肌少症並非僅限於年長者,平時應多走動、多站立並保持健康飲食,才能維持良好肌耐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積極推動「銀得好實肌」站立運動講座,教導中高齡學員利用椅子和彈力帶進行站立式肌力運動,以預防跌倒並遠離衰弱。醫院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並每週安排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的運動。

阿珠姨分享,近半年來她經常在爬樓梯時感到腿軟,從市場提兩包菜回家時手臂酸痛,甚至煮菜時需要中途坐下休息。她原以為只是體力下降,未加以重視,直到就醫檢測才發現自己的肌肉量已低於標準,肌少症已悄然上身。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醫學中心副院長周立偉指出,國內統計顯示65歲以上長者中,每10人就有1人受肌少症影響。主要成因包括老化、缺乏活動、營養不良以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及代謝症候群等。肌少症會導致肌肉量減少,肌力和身體機能下降,增加跌倒、骨折和住院風險,甚至可能導致失能與死亡,且發病年齡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周立偉強調,肌少症不僅是「變老變虛」,而是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的健康問題,且不限於老年人。他建議從日常生活中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如每天進行簡單運動或步行10分鐘,都能有效保健骨骼肌力。

周立偉提醒,肌少症是可預防的疾病。透過營養師指導補充足夠熱量、蛋白質與維生素D,配合物理治療師設計的肌力訓練計畫,能持續維持行動力並遠離骨質疏鬆。他警告不要受坊間錯誤觀念影響,如喝補藥酒、按摩通血路或過度休息等,這些反而可能導致肌肉持續流失。若發現親人出現走路不穩、爬樓梯吃力、拿東西無力或體重急劇下降等現象,應提醒及早就醫評估,不要輕忽。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19歲役男出國未返 逃避徵兵檢查遭起訴

桃園市一名19歲彭姓役男於2023年5月以短期觀光名義出

2025-05-07 11:20

兒童充氣跳床意外:女童撞牙受傷,醫師提醒家長注意安全

一名10歲女童在學校園遊會的充氣跳床上與另一位小朋友正面

2025-05-07 11:15

中國央行宣布降準降息 注入1兆人民幣刺激經濟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於國務院新聞辦記者會上宣布一系列重

2025-05-07 11:10

「魚群與樹的奏鳴曲」—黃春明文學季特展於台大展出手稿與撕畫藝術

台灣大學圖書館近期舉辦黃春明文學季特展,以「魚群與樹的奏

2025-05-07 11:05

印巴衝突導致巴基斯坦關閉領空 華航長榮歐洲航線10班次受影響

受到印度空襲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影響,巴基斯坦宣布關閉領

2025-05-07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