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北榮突破性研究:簡單抽血檢測可診斷阿茲海默症 準確率高達93%

2025-04-16 17:05  撰稿 / AI

台灣失智症問題日益嚴重,統計顯示每12名長者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失智症,其中超過半數為阿茲海默症患者。台北榮民總醫院近日宣布一項跨國合作的重大突破,研究團隊發現只需透過抽血分析特定蛋白質,即可識別阿茲海默症高風險族群,準確率高達93%,大幅降低對昂貴正子斷層掃描(PET)檢查的依賴。

北榮副院長王署君在成果發表會中強調,傳統診斷失智症主要依靠臨床評估和症狀觀察,準確度僅約70%。而這項新研究成果將有助於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具有重大意義。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傅中玲解釋,阿茲海默症的關鍵病理結構包括類澱粉蛋白和tau蛋白(p-tau)。過去診斷主要依賴腦脊髓液檢測或PET掃描,這些方法不僅侵入性高,費用昂貴,難以普及。研究團隊發現血液中的磷酸化tau蛋白(p-tau)與大腦中類澱粉蛋白沉積高度相關,特別是血漿p-tau217在預測早期阿茲海默症方面表現優異。

研究團隊於今年1月分析了270名亞洲受試者的數據,包括健康者、輕度認知障礙與失智患者,比對血液檢查與腦部正子斷層掃描結果。研究顯示,血液中p-tau217濃度越高,越可能與阿茲海默症相關。透過血漿p-tau模型,研究人員成功將受試者分為低、中、高風險三組,其中高風險組的陽性預測值達93%,低風險組中有97%確實沒有問題。

傅中玲指出,這項發現意味著未來只有中風險個案才需進行昂貴的腦部正子掃描,大幅節省醫療資源,同時能及早發現問題,把握黃金治療時機。目前美國FDA已核准多款針對類澱粉蛋白的抗體藥物,可延緩疾病進程,但這些藥物僅適用於輕度認知障礙和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

一位受益於早期診斷的鄭姓患者家屬分享了他們的經歷:去年父親在國外旅遊時出現失憶和夢遊症狀,家人立即送醫檢查並確診為阿茲海默症。在醫療團隊的安排下,患者接受了包括抽血在內的檢查,並參與新型藥物試驗,目前溝通能力和精神狀態都有明顯改善。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白沙屯媽祖轎班「勇」字服飾背後的深層意義

白沙屯媽祖進香活動中,轎班成員身穿印有「勇」字的服飾,這

2025-05-10 00:15

世界健身-KY宣布2025年進軍泰國市場 目標開設百家分店

世界健身-KY董事長暨總經理柯約翰(John Carac

2025-05-10 00:10

電信三雄聯合聲明:嚴守個資法,絕無販售客戶資料給罷團

針對有議員指控民眾無故收到「罷團傳送簡訊」,疑似個人資料

2025-05-10 00:05

傅崐萁競選小物案涉案人李慶隆投案 以100萬元交保並接受科技監控

台北地檢署偵辦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競選小物案有新進展,原本遭

2025-05-10 00:00

台南學生勇敢舉報教師偷拍行為 黃偉哲市長親自表揚

台南市某國小日前發生教師疑似偷拍學生事件,所幸兩位機警學

2025-05-09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