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北榮突破性研究:簡單抽血檢測可診斷阿茲海默症 準確率高達93%

2025-04-16 17:05  撰稿 / AI

台灣失智症問題日益嚴重,統計顯示每12名長者中就有1人可能罹患失智症,其中超過半數為阿茲海默症患者。台北榮民總醫院近日宣布一項跨國合作的重大突破,研究團隊發現只需透過抽血分析特定蛋白質,即可識別阿茲海默症高風險族群,準確率高達93%,大幅降低對昂貴正子斷層掃描(PET)檢查的依賴。

北榮副院長王署君在成果發表會中強調,傳統診斷失智症主要依靠臨床評估和症狀觀察,準確度僅約70%。而這項新研究成果將有助於及早診斷和治療,對提升患者生活品質具有重大意義。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副主任傅中玲解釋,阿茲海默症的關鍵病理結構包括類澱粉蛋白和tau蛋白(p-tau)。過去診斷主要依賴腦脊髓液檢測或PET掃描,這些方法不僅侵入性高,費用昂貴,難以普及。研究團隊發現血液中的磷酸化tau蛋白(p-tau)與大腦中類澱粉蛋白沉積高度相關,特別是血漿p-tau217在預測早期阿茲海默症方面表現優異。

研究團隊於今年1月分析了270名亞洲受試者的數據,包括健康者、輕度認知障礙與失智患者,比對血液檢查與腦部正子斷層掃描結果。研究顯示,血液中p-tau217濃度越高,越可能與阿茲海默症相關。透過血漿p-tau模型,研究人員成功將受試者分為低、中、高風險三組,其中高風險組的陽性預測值達93%,低風險組中有97%確實沒有問題。

傅中玲指出,這項發現意味著未來只有中風險個案才需進行昂貴的腦部正子掃描,大幅節省醫療資源,同時能及早發現問題,把握黃金治療時機。目前美國FDA已核准多款針對類澱粉蛋白的抗體藥物,可延緩疾病進程,但這些藥物僅適用於輕度認知障礙和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

一位受益於早期診斷的鄭姓患者家屬分享了他們的經歷:去年父親在國外旅遊時出現失憶和夢遊症狀,家人立即送醫檢查並確診為阿茲海默症。在醫療團隊的安排下,患者接受了包括抽血在內的檢查,並參與新型藥物試驗,目前溝通能力和精神狀態都有明顯改善。


現正直播
←回上一頁

也許您會感興趣


金馬影后鍾雪瑩分享獎座擺放位置 談新作與未來期望

金馬影后鍾雪瑩日前出席電影《看我今天怎麼說》台北首映會,

2025-04-30 04:25

美聲天后莎拉布萊曼宣告「最終經典演出」 7月北流獻唱感謝台灣30年支持

全球唱片銷量突破6000萬張的美聲天后莎拉布萊曼(Sar

2025-04-30 04:20

美國線長約到期,估計半數託運人未簽新約,船公司5月1日調漲運價以支撐市場

美國線長約於4月30日到期,但據估計約有一半以上的託運人

2025-04-30 04:15

基隆民政處長承認不當查詢個資協助罷免案 獲准40萬元交保

基隆市政府民政處長張淵翔因涉嫌不當查詢戶政系統個人資料以

2025-04-30 04:10

美國商務部長宣布首個貿易協議達成 等待對方政府最終批准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今日

2025-04-30 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