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宣布對多國暫緩實施對等關稅90天,但仍維持對中國145%的高關稅。對此,前外交官介文汲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分析,川普可能在30天內就會被迫向中國尋求妥協。
介文汲指出,川普的關稅政策缺乏對市場特性、產品特性、全球分工及原產地等因素的全面考量,導致政策實施後反而傷害到美國自身廠商。他認為川普決策過於倚重個人意志,缺乏完整的幕僚作業和產業專家的深入研究。
從中國角度來看,介文汲分析,美國市場僅占中國GDP的2.9%,中國已做好與美國經濟部分脫鉤的準備,並視此為調整產業結構、降低對美依賴、強化內需市場的策略性機會。
介文汲以蘋果手機為例說明關稅政策的問題:一支售價1500美元的手機,加徵145%關稅後可能漲至3500美元,而蘋果手機90%在中國生產,這將嚴重打擊其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他預測,隨著供應鏈混亂加劇,亞馬遜等依賴中國商品的美國企業將面臨嚴峻挑戰,因為亞馬遜有60%至70%的商品來自中國。
最後,介文汲強調,美國上中下游數萬家廠商與中國存在共生關係,特別是在民生用品領域。關稅政策將導致商品短缺或價格上漲,最終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成本,這可能迫使川普不得不重新考慮其對華政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