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作為一年中的第五個節氣,不僅是緬懷先人、掃墓祭祖的時刻,也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時期。今年的清明節因農曆蛇年適逢「閏六月」而顯得格外重要,夏季將會特別漫長。
鄒瑋倫中醫師向CTWANT強調:「俗語說『清明不養生,盛夏看醫生』,今年因為有閏六月,夏天特別長,不養生的後果會更嚴重!」他提醒民眾在清明時節應避開三大地雷食物:冰品、油膩食物和隔夜菜,否則可能導致百病齊發。
清明時節,人體陽氣逐漸上升,新陳代謝變得旺盛。根據中醫理論,春季應「肝而養生」,飲食要以滋陰養肝、不傷陽氣為原則。鄒醫師建議烹調食物應清淡為宜,補益脾胃之氣,並減少寒涼食物的攝取。
春天氣溫忽冷忽熱,容易導致人體內分泌系統紊亂,引發胃食道逆流、脹氣等問題。特別是清明連假期間,許多人不在家,更應避免食用冷藏的隔夜菜,以免增加生病風險。
那麼清明時節應該吃什麼才能養生呢?鄒醫師推薦「春芽夏瓜」的原則,建議多食用豆芽菜、菠菜、芥藍和蘆筍。此外,春季是豆類食物的盛產期,可多吃黑豆、黃豆等「蛋白質豆」或四季豆、荷蘭豆等「蔬菜豆」,不僅能補充蛋白質和纖維質,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助於降低皮膚過敏的機率。
京都堂中醫林易萱醫師補充,清明節前後雨量增加,容易使人體內的溼氣加重,可多食用生薑、薏仁、紅豆、山藥等食物,有促進體內循環、代謝水分、健脾利水的效果。同時保持適量運動,微微出汗有助於肝氣疏泄、促進氣血運行,將體內濕氣排出,為全年健康打下良好基礎。
Copyright © 2022 好好聽文創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