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著名填詞人盧國沾於3月19日辭世,享壽75歲。這位被尊稱為「詞聖」的創作者,活躍於1970至1980年代,一生創作超過3000首歌詞,地位相當於台灣早期台語歌壇的葉俊麟。他的代表作如《小李飛刀》、《天蠶變》、《明日話今天》等,至今仍廣為傳唱。
在林夕崛起前,盧國沾可說是香港最傑出的填詞人。論詞的質量,他與黃霑不相上下,但在數量上則略勝一籌。他對後輩的影響深遠,包括林夕在內的許多填詞人都受其啟發。
盧國沾最令人驚嘆的才華在於能為老歌重新填詞,賦予作品嶄新生命。關正傑的《相對無言》和張德蘭的《相識也是緣分》都是絕佳例證。自1970年代中期起,他與歌手關正傑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為其創作了眾多代表作,特別是武俠劇主題曲,這段合作堪比後來林夕與王菲的黃金搭檔。
盧國沾歌詞的最大特色是富含哲理,善於在作品中總結人生經驗,為那些在感情或事業上遭遇挫折的聽眾提供慰藉與啟發。而集其創作精華於一身的代表作,非《每當變幻時》莫屬。
這首歌的原曲可追溯至台灣日治時期的「莎韻之鐘」故事。1938年,泰雅族少女莎韻·哈勇為日本教師搬運行李時不幸溺水身亡,此事被日本總督府用作宣傳「理蕃政策」成功的樣板。1940年,日本推出歌曲《莎韻之鐘》,風靡亞洲各地。後來,周藍萍將其改編為國語歌曲《月光小夜曲》,再演變為粵語版的《每當變幻時》。
1977年,21歲的新人歌手薰妮演唱的《每當變幻時》一推出即紅遍港澳。2017年,此曲入選香港電台「摯愛20真經典」的「華語金曲十大榜」,是其中年份最早的作品。歌詞中「夢如人生/試問誰能料/石頭他朝成翡翠」的哲理,打動了無數聽眾。
這首經典之作後來被葉麗儀、呂珊、溫拿樂隊等多位歌手翻唱。2007年,它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由羅永昌執導,楊千嬅與陳奕迅主演。楊千嬅也重新演繹了這首粵語流行樂壇的「世紀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