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近年政府持續推動綠建築政策,綠建築核發量出現引爆,根據內政部公告的最新資料顯示,2023年已核發建築物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件數高達1150件,不僅較2022年增加112件、年增10.79%,更是歷年最高,也較2014年、10年前,大幅增加578件,增幅101.05%,超過1倍。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表示,綠建築核發件數能不斷攀高,主要與「綠建築建案需求高」、「綠建築賣價好租金高」、「可爭取容積獎勵」等三大因素有關,估計未來綠建築在大趨勢下,量能將持續攀高。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綠建築政策,企業也ESG永續精神,綠建築核發量大增。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政府近年持續推動綠建築政策,包括「綠建築推動方案」、「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及最新行政院核定2025~2026年度「淨零建築轉型發展推動計畫」等,讓建築業者更樂於推出綠建築。
綠建築也幾乎是價格保證,國際地產顧問服務公司「萊坊」曾發表研究ESG趨勢對商辦市場的綠色溢價影響,結果顯示在「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REEAM)」下評估的傑出的建築物租金擁有1成左右的溢價率。
至於「可爭取容積獎勵」也是建商願意提高成本推出綠建築的主因,容積獎勵是目前綠建築推動的一大誘因,都更或是危老重建時,只要能符合綠建築、耐震等相關規定,就有機會將都更最高50%或危老30%的容積獎勵拿好拿滿。
2023年已核發建築物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件數高達1150件,較2014年、10年前,增幅達101.05%。圖/取自內政部統計處
從近年核准的危老改案來看,危老重建案申請者高達7~8成都瞄準了「耐震設計」與「綠建築」等兩大項。劉永昌指出,如何讓建物「生態、節能,減廢、環保」是未來綠建築的發展重點。
隨著這樣的趨勢,台灣市場已有很多新的工法與建材,如雨後春筍班冒出,例如「節能蜂巢預鑄混凝土(IHPC)」具有節能減碳、質地輕薄、易裝修施工節省工期、抗風壓、抗震優越等特色,且每個月、每平方米可節省1.76度的電及減少1.56kg的碳排放。
而SIR工法(結合SS鋼骨結構+節能蜂巢預鑄混凝土+卸震裝置),則是除了擁有板材節能減碳的特色外,也提升建物耐震性能,且可縮短3分之1營建工期,成為目前市場討論度高的工法。
延伸閱讀→房市景氣逆轉致「硬著陸」慘況?專家:看央行調控程度少子化沒人搶學區宅?家長搖頭了…網曝解招:開外掛優先實名制止不住黃牛!JISOO見面會票價「翻三倍」賣揭弊媒體撰文消費爭議報導伸張新聞自由川普上任後北韓立刻動作!數枚彈道飛彈落西海美韓嚴密監控孟耿如表態黃子佼不復出!廣告小妹感嘆「不是趕盡殺絕」
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近年政府持續推動綠建築政策,綠建築核發量出現引爆,根據內政部公告的最新資料顯示,2023年已核發建築物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件數高達1150件,不僅較2022年增加112件、年增10.79%,更是歷年最高,也較2014年、10年前,大幅增加578件,增幅101.05%,超過1倍。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綠建築是一種設計和建造建築物的方法,強調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在台灣,綠建築標章是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頒發的認證,評估指標包括生態、節能、減廢和健康四大範疇,細分為九大指標: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及污水垃圾改善。
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是企業永續發展的重要指標,其中環境(E)的面向與綠建築密切相關。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投資者和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環保表現,這也是為什麼綠建築在商業市場上能有溢價效果的原因之一。
在國際上,除了文章提到的BREEAM(英國建築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外,還有美國的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導)、日本的CASBEE(建築物綜合環境性能評估系統)等認證系統,都是評估建築物環保性能的重要標準。
淨零轉型是台灣響應全球氣候行動的重要策略,台灣已宣布2050淨零排放目標。建築業約占全球碳排放的40%,因此「淨零建築轉型發展推動計畫」對於台灣實現氣候目標至關重要。
綠建築技術不斷創新,除了文章提到的節能蜂巢預鑄混凝土(IHPC)和SIR工法外,還有綠色屋頂、雨水收集系統、太陽能光電板、智能建築管理系統等技術,都能有效減少建築物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容積獎勵是政府鼓勵綠建築發展的政策工具之一,透過增加建築面積來補償開發商增加的建造成本。除此之外,許多地方政府也提供綠建築稅收減免、簡化審批程序等優惠措施。
綠建築不僅對環境友善,研究也顯示它們能提供更健康的室內環境,改善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包括減少呼吸道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幸福感等。
全向科技房產中心創辦人劉永昌表示,綠建築核發件數能不斷攀高,主要與「綠建築建案需求高」、「綠建築賣價好租金高」、「可爭取容積獎勵」等三大因素有關,估計未來綠建築在大趨勢下,量能將持續攀高。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綠建築政策,企業也ESG永續精神,綠建築核發量大增。圖/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攝影
政府近年持續推動綠建築政策,包括「綠建築推動方案」、「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及最新行政院核定2025~2026年度「淨零建築轉型發展推動計畫」等,讓建築業者更樂於推出綠建築。
綠建築也幾乎是價格保證,國際地產顧問服務公司「萊坊」曾發表研究ESG趨勢對商辦市場的綠色溢價影響,結果顯示在「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REEAM )」下評估的傑出的建築物租金擁有1成左右的溢價率。
至於「可爭取容積獎勵」也是建商願意提高成本推出綠建築的主因,容積獎勵是目前綠建築推動的一大誘因,都更或是危老重建時,只要能符合綠建築、耐震等相關規定,就有機會將都更最高50%或危老30%的容積獎勵拿好拿滿。
2023年已核發建築物綠建築標章與候選綠建築證書件數高達1150件,較2014年、10年前,增幅達101.05%。圖/取自內政部統計處
從近年核准的危老改案來看,危老重建案申請者高達7~8成都瞄準了「耐震設計」與「綠建築」等兩大項。劉永昌指出,如何讓建物「生態、節能,減廢、環保」是未來綠建築的發展重點。
隨著這樣的趨勢,台灣市場已有很多新的工法與建材,如雨後春筍班冒出,例如「節能蜂巢預鑄混凝土(IHPC)」具有節能減碳、質地輕薄、易裝修施工節省工期、抗風壓、抗震優越等特色,且每個月、每平方米可節省1.76度的電及減少1.56kg的碳排放。
而SIR工法(結合SS鋼骨結構+節能蜂巢預鑄混凝土+卸震裝置),則是除了擁有板材節能減碳的特色外,也提升建物耐震性能,且可縮短3分之1營建工期,成為目前市場討論度高的工法。
延伸閱讀→
房市景氣逆轉致「硬著陸」慘況?專家:看央行調控程度
少子化沒人搶學區宅?家長搖頭了…網曝解招:開外掛優先
實名制止不住黃牛!JISOO見面會票價「翻三倍」賣
揭弊媒體撰文消費爭議報導 伸張新聞自由
川普上任後北韓立刻動作!數枚彈道飛彈落西海 美韓嚴密監控
孟耿如表態黃子佼不復出!廣告小妹感嘆「不是趕盡殺絕」
【請點我,AI告訴你更多和這新聞有關的資訊】
現正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