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央行今(2025)年6月19日的第二季理監事會議沒有進一步信用管制,但也未鬆綁,為了讓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再往下,預計銀行房貸緊縮至少將持續到今年底。不動產專家、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建商推案與銀行之間為緊密的「唇齒相依」關係,但房貸緊縮持續,首先會遭殃的,一定是小型建商與蛋白區建案。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重拳打炒房,貸款成數大幅調降,房價預期心理隨之趨緩,房市交易量持續下降,房價也略呈緩降趨勢,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降至今年5月底的37.1%;不過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與房價都還是高,所以政策還不會鬆綁。
建商建案推動與銀行間確實是唇齒相依的緊密關係,一旦出現資金緊縮問題,第一個遭殃的一定是小型建商與蛋白區建案。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莊孟翰說,受到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嚴格限縮貸款、加上整體房市已進入交屋高峰期的影響,市場已逐漸呈現量縮價跌、且餘屋數量逐漸增加的發展趨勢。
莊孟翰指出,建商整個建案推動過程與銀行之間確實是唇齒相依的緊密關係,並且建案還會一個接一個的推出,因此一旦出現資金緊縮問題,「第一個遭殃的一定是小型建商與蛋白區建案」,其次,銀行貸款水位也非央行一聲令下,就可在一、二年內達成大幅下降的預期目標。
而更值得關注的,莊孟翰認為,應是房貸緊縮的後遺症正快速發酵中,由建商購買土地到產品定位、規劃設計、取得建照、契約備查到公開銷售約需一年,營建施工約需三至四年,從完工交屋、餘屋銷售到產權移轉完成約需半年至一年,以上時間合計約需要四至五年。
莊孟翰提醒,由以上建案開發流程,可充分了解銀行在近年大量土地融資與建築融資貸放情況下,實在很難配合政策在短短一、二年內達成央行預期的績效,而更重要的是,在不可歸責於賣方、買方與銀行三方的情況下,未來可能再延續下去的限縮房貸額度、及其所衍生的交易糾紛究應如何解套?因此,建議主管機關應儘速適度鬆綁房貸,以免逾放、法拍屋甚至爛尾樓持續增加,市場風險升溫。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央行今(2025)年6月19日的第二季理監事會議沒有進一步信用管制,但也未鬆綁,為了讓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再往下,預計銀行房貸緊縮至少將持續到今年底。不動產專家、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表示,建商推案與銀行之間為緊密的「唇齒相依」關係,但房貸緊縮持續,首先會遭殃的,一定是小型建商與蛋白區建案。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重拳打炒房,貸款成數大幅調降,房價預期心理隨之趨緩,房市交易量持續下降,房價也略呈緩降趨勢,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降至今年5月底的37.1%;不過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不動產貸款集中度與房價都還是高,所以政策還不會鬆綁。
建商建案推動與銀行間確實是唇齒相依的緊密關係,一旦出現資金緊縮問題,第一個遭殃的一定是小型建商與蛋白區建案。示意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莊孟翰說,受到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嚴格限縮貸款、加上整體房市已進入交屋高峰期的影響,市場已逐漸呈現量縮價跌、且餘屋數量逐漸增加的發展趨勢。
莊孟翰指出,建商整個建案推動過程與銀行之間確實是唇齒相依的緊密關係,並且建案還會一個接一個的推出,因此一旦出現資金緊縮問題,「第一個遭殃的一定是小型建商與蛋白區建案」,其次,銀行貸款水位也非央行一聲令下,就可在一、二年內達成大幅下降的預期目標。
而更值得關注的,莊孟翰認為,應是房貸緊縮的後遺症正快速發酵中,由建商購買土地到產品定位、規劃設計、取得建照、契約備查到公開銷售約需一年,營建施工約需三至四年,從完工交屋、餘屋銷售到產權移轉完成約需半年至一年,以上時間合計約需要四至五年。
莊孟翰提醒,由以上建案開發流程,可充分了解銀行在近年大量土地融資與建築融資貸放情況下,實在很難配合政策在短短一、二年內達成央行預期的績效,而更重要的是,在不可歸責於賣方、買方與銀行三方的情況下,未來可能再延續下去的限縮房貸額度、及其所衍生的交易糾紛究應如何解套?因此,建議主管機關應儘速適度鬆綁房貸,以免逾放、法拍屋甚至爛尾樓持續增加,市場風險升溫。